花東海岸山脈由北到南可開車橫向的越嶺道路主要有6條,由南往北分別是台23東富公路、台30線玉長公路、花64瑞港公路、台11甲光豐公路以及今天我要去騎的花46蕃薯寮產業道路和花38-1米棧水璉產業道路。身為在地人,花38-1越嶺道已經走過幾次,距離上次單車越嶺又過了3年,趁今天氣溫回升,就來趟O型雙越嶺囉(米棧-->水璉-->蕃薯寮-->鳳林山興-->縣道193回米棧),共55KM。
花38-1起點是在台11丙12K處,往米棧大橋方向騎去,過橋後左轉馬上就看到往月眉山南側登山步道的指標(詳第一張圖),距離南側登山口還有5.1公里。這裡也大約是花38-1鄉道2.5公里處。而花38-1鄉道到水璉全長約16K。
雖說今天太陽露臉,可是日出東方,我卻在山的西側騎車,在強烈大陸冷氣團籠罩下的早晨還是相當清冷的。這段山路幾乎沒有任何車子經過,道路也頗為陡峭,5公里的路要爬升487公尺的高度,平均將近10%的坡度是不小的挑戰,有些路段幾乎要翹孤輪了。我不疾不徐,配合均勻的吐納,一步一腳用力踩下踏板,還不時瞧見身上車衣散發出的熱氣化作輕煙往上飄散。對比前陣子剛騎過的佐倉步道,這條越嶺道相對是來得輕鬆些。我在一棵開滿白花的醉芙蓉前停下來休息,喝口水。等會兒太陽照到它時,花朵就會轉變成粉紅色,傍晚再變成紅色,好有意思的花呀!
除了山腳下外,沿途其實農作物不多,倒是有些不同樹種的造林,像是楓香、肉桂及上圖的油加利樹。
花了50分鐘終於爬上了月眉山步道的南側登山口了。這是一條小而美的登山步道,挑戰難度也不高,只是名氣不大,且位處偏僻,林務局好像也沒辦甚麼宣傳活動,所以知道的、來的人不多。
恰好這時難得有四位登山客開車上來,我請他們幫我拍照留下登頂紀錄。我計劃下次要從這裡騎車貫通到北側的登山口(4.1公里長),再到賀田山、嶺頂土地公廟,從遠來飯店回花蓮。
登山口再往前約1公里處,這裡視野最佳,可以清楚看見我的故鄉豐田。從腳下花蓮溪往西延伸到遠處石綿山下,豐坪、豐裡、豐山三村坐落在規劃方正的農田中,這是豐饒沃野的牛奶與蜜之地,難怪日本人視為絕佳的移民之鄉啊!
視線稍微往南移,支亞干溪從二子山流出注入花蓮溪,除帶來大量沖積,也提供穩定乾淨的水源,溪口、樹湖兩村就在這山水懷抱中!
過了稜線之後,就一路向下往水璉方向騎去。這個季節正是芒花盛開,沿路到處可見它隨風搖曳的身影,增添秋冬蕭瑟之氣。也不時看見有原住民朋友在芒草花叢中,忙著割取芒草心嫩筍,除了自己烹調外,也可賣到餐廳當做食材。原住民將大地視為自家的菜園,充分利用老天給予的一草一木,真是聰明的住民。
下滑中穿過一些香蕉等果園,很快就可以看到水璉部落了。這裡是撒奇萊雅和葛瑪蘭族聚集之地,有著非常漂亮的海岸沙灘,是我們壽豐鄉漂亮的私密景點喔!
從水璉往南,是有名的牛山爬坡。記得第一次騎車環花東經過牛山時,幾乎氣喘吁吁才騎到蕃薯寮。第二次帶女兒環花東時,還踩斷了鏈條哩!不過,現在的體力和技巧,牛山的這段爬坡已經是小蛋糕一塊了。在台11線28.6K處,有一小指標往鳳林山興,如果不留意,很容易就錯過了。這也是花46鄉道的終點,我要逆騎回鳳林去。
花46鄉道其實還滿好走的,雖然上上下下起伏不定,但是坡度不會太陡,目前路況也算良好。我今天騎登山車出來,還換上巧克力胎,就是希望能夠有越野的路段。結果整段路只有這裡約14.5K處有Off road的Fu。
一路上沒有遇上大陡坡,偶有叉路,小心觀察也都留有指標可循。否則就沿著電線桿走就對了。因為這段路沒有明顯的最高點,不知不覺就翻過了稜線,來到鳳林。在一髮夾彎處看到這工寮,地主可能被偷到氣炸了,在水泥牆上噴著「做不偷金家死光光」,哈哈,應該是「做小偷全家死光光」吧!
終於來到山興村接到193縣道54K處的興益橋,從台11蕃薯寮到此約10.7公里。
路旁豎立著吉拉卡樣部落的塑像。這個海岸山脈下的小聚落,緊鄰著鳳林鎮,因著花蓮溪的阻隔,讓這個193線道上的小部落像個世外桃源般,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因為台9線車輛較多,我取道193線往米棧方向走,很快就來到米棧古道入口意象處。唸小學時每學期的校外教學幾乎都到這裡來(米棧國小分校),所以對這裡有很濃的記憶。早期的米棧古道本來是穿越海岸山脈與水璉的連絡道路,當時兩地人民要運輸物資,就必須靠人力來挑送,而最主要的運送物資就是稻米,故有米棧之名。但自台11開通後,這條古道就逐漸沒落。近年在社區發展協會努力下,又恢復了古道的生機,是條假日踏青的好路線喔!
今日騎乘距離共55KM,算是消遙遊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