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1070205印度朝聖D5--龍洞_牧羊女塔_尼連禪河_正覺大塔供燈

今天早上的行程是要到苦行林及龍洞等參觀佛陀成道前修行走過的地方,下午再回大塔去做功課。往龍洞途中車子經過尼連禪河時,河面是乾涸的,讓霧霾的程度更為嚴重。


在印度的早晨,你可以用眼睛直視日出,因為霾害會遮濾過大部分的紫外線。難怪印度人民的平均壽命會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連我這個粗魯的鄉下人,在印度這幾天都覺得眼睛澀澀的,不戴口罩的話,喉嚨會癢癢的,可見空污多嚴重啊!


我們一下車,就有大批的印度機車靠過來,當然也是來攬客的。導遊在車上就已經先提醒我們,如果不要跟他們買東西,就不要跟他們有過多的接觸,否則會很難脫身。我對印度這種到處都是近身推銷的方式,覺得很煩人,也讓人不舒服,無法好好放鬆盡情的遊覽四周。


一大片低矮濃密的叢林,雖非佛陀時代所留的樹林,但是跟佛陀當時修行的苦行林環境倒是有幾分相似。


苦行林中不時可見背影佝僂、拄著拐杖、衣衫襤褸的老者,步履緩慢的行走其中。


更多的是,蹲坐在上山的路旁,身上裹著一件髒舊的紗麗禦寒的乞丐,伸出雙手向遊客乞討。


身障者更是不會放棄這個好的行乞場所,即使拖著殘敗的身軀,單腳雙手著地前行,也要博取遊客的施捨。


望著這一整排的老弱婦孺,那嚶嚶哀喚的乞討聲,一隻隻黝黑的手,或殘臂斷肢,懸著擱著等著,或試探碰觸,又或輕扯你的褲腳,來自內心的憐憫慈悲之心很難不被打動。套句師父的話:這是一門我們必修的功課啊!


當然也有靠抬轎謀生的弱勢者,雖然他們並非身強體健的人,還要費力的抬著坐轎者上山,看到這情景會有些於心不忍。但是想想,搭轎的人也大多是年長的菩薩或有需求的人,他們也是成就這些弱勢者有謀生的機會啊!


這裡曾是佛陀成道前苦行之處,2500年過去了,附近村落依然保持著數千年前原始的風貌,一片荒涼貧脊之地。


後方的這座山就是佛陀苦修六年的正覺大山,山勢不高,山上岩石裸露,幾乎沒有樹林,上山步道兩旁也都是黃土礫石,我想像追隨著佛陀的腳步,緩慢踽踽上山。


在這艱困之地,連羔羊要謀生也不容易,只能在滿布垃圾的環境,找尋垃圾袋和塑膠瓶內可以裹腹的食物。


上山莫約20分鐘後即可到達龍洞,這裡有水泥建築物,管理遊客上山參拜事宜,以及附近環境的整理維護。為了表達對管理志工的謝意,不少信徒都會多少供養一些金錢。


山上沒有像樣的廁所,通往廁所方向的步道上方,掛滿了藏傳的五色旌旗,滿山遍野到處都是垃圾,不時飄散出濃濃的尿騷味,這裡雖是聖地,卻也是印度真實的風情啊!


只要是跟佛陀有關的聖地,就一定有虔誠的信徒來,跟著師父禮佛、做功課,追憶佛陀的聖蹟。


左前方就是龍洞的小小入口,洞口一次僅容一人進出,所以須依管制人員安排等待。右前方建物內則供奉有一尊佛像。洞口身著白色衣服的是斯里蘭卡的佛教徒,正恭敬的聆聽法師的解說。


正覺大山附近有很多的山峰洞穴,吸引著無數的苦行者到此修行。這一方小門的入口內正是佛陀修行的洞穴。


洞穴內部狹窄,僅能容納4、5人,內供奉有一尊佛陀苦修成瘦骨嶙峋的金色佛像。佛陀由於一直無法突破悟道,乃到此處進行更激烈的苦行,希望藉由各種嚴苛方法,使自身痛苦或勞苦的行為、自我克制、拒絕物質感官享受,以磨練意志,提升精神層次,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精神上超自然的體驗。


大夥參拜完龍洞後,就在龍洞外頭,由師父帶領我們進行打坐冥想,要學習佛陀一心求道的堅忍意志。


我也向旁邊的小販花了20盧比購買了4個蠟燭,燃燈供佛,希望也能點燃自性光明的智慧之燈。


離開龍洞,搭上遊覽車,由車窗回望車外的這群乞者,他們渴望施捨的殷殷眼神,令人心中依然翻騰。不禁在想,佛陀當年的菩提迦耶究竟是什麼樣子?佛陀若見到這種情景,又到底會怎麼想、如何做?



接著我們來到牧羊女蘇嘉塔所居住之地。這裡有一座古老覆缽式大塔,這座大塔是紀念蘇嘉塔供養佛陀乳糜粥所建造的。塔頂植有一棵菩提樹,據說這是當年蘇嘉塔居住的地點,植樹以為標誌並紀念。


在牧羊女塔的對面適逢有村落裡的婦女在糶米,將收成後的稻禾利用腳踩的機器,將稻禾上的穀粒打落。這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農村記憶,40年前的台灣鄉下正是這樣的景象。差別在於,印度的糶米竟然是由女性在做,女性在印度鄉下可真是勞動力的來源啊!


恆河流域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是稻米盛產之地,所以佛陀的父親淨飯王也與稻米有關,現在在印度的鄉下仍然到處可見到稻草堆。


接著要去牧羊女廟,因為距離不遠,所以導遊帶我們穿越農田步行過去。


這一大片青翠蒼綠的農作物就是小麥,我們每餐都會吃的南餅Naan、恰巴提Chapati等印度烤餅,正是這小麥所磨的麵粉做成的。


來到村子裡,看見婦女正在利用牛糞和著水及切碎的稻禾做成牛糞團,一塊一塊往牆壁上敷上去曬,過程好像製作印度烤餅一樣,但這牛糞烤餅是他們燃料的來源。


村子裡有賣鳥的小販正向有晢法師兜售籠中的小鳥,作為放生之用。這種倒果為因的放生,豈不是鼓勵更多人去抓小鳥來賣?修為深厚的師父怎麼可能會買!


進入廟前,有好幾十位小朋友坐在地上「念書」,老師也煞有其事的在教學,我不曉得他們是否真的在進行教育工作,但目的是要向遊客募款,展現錢是要用在小朋友的教育上。師父要我們自己「斟酌」!


廟的兩側各有一個祠堂,聽說這座是西藏信徒捐贈,供養佛陀乳糜的有兩位,另一位應該是蘇嘉塔的女僕Puna。至於母牛和小牛的雕像,應是想像擠牛奶應該要有乳牛吧!


另外這一座則是緬甸信徒供養建造。當初牧羊女每天以乳糜供養佛陀,佛陀恢復體力後,在菩提樹下於農曆12月8日開悟成佛。後世的佛教徒為了紀念佛陀成道日,每年的臘月8日這天,就會以米和各種果物煮成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牧羊女一時的善念,供養了佛陀,成就了佛陀,也讓這個世界從此點亮了一盞明燈。所以師父提醒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小小的供養喔!這也許就是改變世界的轉捩點。


接著走往三迦葉的拜火教道場。沿途居民的環境還真是艱困,一個汲水幫蒲就是全家吃喝拉撒和洗滌用水的來源,居住環境的品質,髒亂依舊!


這裡就是當年迦葉三兄弟的道場。佛陀從鹿野苑初轉法輪後,又長途跋涉回到正覺之地的尼連禪河邊,目的即在渡化三兄弟。在當時,迦葉三兄弟有弟子五百餘人,是摩揭陀國當地有名的宗師。

佛陀初次來訪,迦葉兄弟為了給佛陀吃點排場,故意讓佛陀住進有毒蛇藏身的住所。佛陀在此展現神通,降伏了毒蛇,終於讓三兄弟剔除鬚髮,將拜火法器丟入尼連禪河,率領500弟子皈依了佛陀。


這就是佛陀為迦葉三兄弟開示聖法之地,目前植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樹。由於有三兄弟的皈依,使佛教僧團更為壯大。也因為這事火外道皈佛事件,讓佛陀的聲望與地位大為提升。


在尼連禪河邊也有一尊佛陀苦行的佛像。佛陀畢竟在這裡苦行修練多年,也在河邊遇到牧羊女,最後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成道。


我們步行走向旁邊的尼連禪河,看看是否能找尋到當時三兄弟所丟棄的拜火法器(哈哈!誤)。


現在是冬天的乾季,尼連禪河一滴水也沒有。要等到每年的5月,當雨季開始時,才又會恢復它的生機。


河灘上驚見有焚燒過遺留下的炭火蹤跡。據導遊沙帝士說,這應該是不久前才有人在此火葬過。看來,不光是恆河的水可以上天堂,連佛陀沐浴過的尼連禪河也跟恆河一樣,可以洗滌罪業,讓往生者獲得加持上天堂。


隨後返回飯店用午餐,也特地再次品嘗這甘甜的乳糜粥。並稍作休息,準備下午再訪摩訶菩提寺供燈和袈裟。


摩訶菩提寺大塔正面左側,有一處可以讓朝聖者點燈祈福的地方。導遊助理威立已經幫我們準備好了蠟燭,並且依照一組108個蠟燭給整齊的排好了。


傍晚5點多,我手持長蠟燭的母火,逐一替這108個蠟燭點燃火苗。每個5盧比,花2百多元就可以在佛陀成道之處供燈,那該是多大的福報啊!我不求有大功德的回報,只願能開啟大智慧,看清世間一切真相。


一整片的蠟燭火海,在門窗玻璃的反射成像之下,夜幕逐漸低垂中,更顯得溫馨與壯麗。


傍晚6點多,回到正覺大塔正殿準備供養袈裟。袈裟,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它是為求解脫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著「善哉解脫服」之稱。它更有著自利、利他的種種功德,所以也叫福田衣。


現場信徒很多,輪值的法師得一件一件替我們將袈裟披到佛陀金身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通常一套袈裟有三件,有兩件會給法師供養,我們自己拿回另外一件。


供完袈裟,回到園區內,法師引領我們做晚課。大家找個方便的地方,閉上眼睛,在摩訶菩提寺的最後一個夜晚,默默許下自己的心願,讓心境更加清明。


摩訶菩提寺之夜,正覺大塔在夜光的照耀之下,更顯示出它為眾生指引的象徵。想著2500年前的佛陀,也曾在一樣的夜色星空中打坐冥想,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恩與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