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1140903大洋路一日遊

 


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位於澳洲維多利亞州西南部,是一條著名的沿海公路,長約243公里,起點為Torquay,終點為Allansford。這條路以其壯麗的海岸風光聞名,沿途可見因海水侵蝕形成的石灰岩奇岩(如十二使徒岩)、金色的沙灘和茂密的雨林。大洋路是由一次世界大戰退役軍人於1920年開始修建,於1932年竣工,旨在紀念並紀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 



大洋路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到達,所以規劃要前往大洋路,只能自駕或是參加旅行團一日遊。價格差異也非常大,私人小團有些要3、4000台幣。我選擇KKday上最便宜的50人大巴反向錯峰中文團,才台幣936元,我覺得很OK。在路上不僅會有人邊解書這邊的歷史,你還可以專心的看風景,景點到了下來走走拍照就行。7:30AM大巴司機兼導遊Bob準時到我青旅附近的萬豪酒店來接我。今天行程預計12個小時,要跑500多公里。

司機說,看到這個公路上的傾斜門藝術造型,就知道要離開墨爾本的市區啦。

從大巴的視角看出去,美麗的道路景觀。兩旁路樹幾乎都是由尤加利樹所構成。

2019年紀錄的高溫、嚴重乾旱和氣候變遷,引發了大規模的森林大火。估計超過十億隻野生動物死亡,嚴重影響澳洲特有的生態系統。 上圖路邊尤加利樹幹呈黑色就是野火焚燒過的痕跡,也可見尤加利樹旺盛的生命力。


澳洲地廣人稀,非常適合大規模的畜牧業。安格斯牛Angus Cattle原產於蘇格蘭的安格斯郡,1800年代初期由休·沃森(Hugh Watson)開始培育。 20世紀中後期傳入澳洲,成為澳洲的主要牛種。牠以其沒有角、毛色黑色或紅色(多為黑安格斯)的特徵而聞名。上圖黑白相間的則是乳牛。由於大規模草飼,不管是牛肉或牛乳,品質都非常好,且價格低廉,鮮乳價格比水還便宜。

至於澳洲的羊則都是美麗諾羊。牠源自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細毛羊品種,以其纖細、柔軟、高彈性且具備吸濕、透氣、防臭、抗UV等天然機能的羊毛聞名。


11:20,我們走反向行程,所以會先到此行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12門徒岩。這是海水侵蝕岸邊石灰岩所留下12個堅硬的岩石,在上世紀50年代以耶穌的12個門徒來命名,但在海潮海風持續侵蝕下,現在目前只有七塊。

大洋路之所以這麼有名,十二門徒岩可說是最大功臣。當天的海風非常強勁,一波波海量不斷向岸邊拍打,可見海浪侵蝕作用很劇烈。因為侵蝕作用讓岩石形成許多洞穴、拱門,最後斷裂倒塌後即形成巨大石塊。目前的十二門徒僅剩7塊,但仍然十分壯觀,絕世美景也讓大洋路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十二門徒岩的停車場,除了廁所外,裡面還有販賣紀念品和咖啡的小店。


距離十二使徒岩約2公里就會抵達阿德湖峽(Loch Ard Gorge),又稱洛克阿德大峽谷,顧名思義這邊是一個小小的海峽。但不同的是,這地方有個特殊的歷史故事。

在1878年6月1日一艘名為「洛克阿德號」(Loch Ard)的英國移民船在快到墨爾本時舉行慶祝宴會,不幸疏忽,在此處觸礁沉沒,造成52人死亡,僅2人生還,Tom & Eva。在船上當學徒15歲的Tom,被沖到海岸後,聽到海面上傳來的呼救聲,隨即返回波浪中將18歲的Eva救起,然後又爬上這峽谷,尋求當地人的救援而存活著。

遊客原本可以沿著懸梯下到被巨岩包圍的金色沙灘,欣賞壯觀的岩石景觀。但2023年發生了小型岩石墜落事故,通往洛克阿德峽谷沙灘的樓梯目前暫時關閉限制通行。



另一處海蝕特殊地形--刀背岩


樹上的野生無尾熊,你看到了嗎?

無尾熊(Koala)是澳洲的特有種有袋類動物,全世界僅分布在澳洲的東部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南澳州和維多利亞地區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樹林中。牠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待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尤加利樹葉和嫩枝為食。

導遊在車上問我們澳洲兩個最有名的動物,無尾熊和袋鼠是怎麼死的?他說無尾熊是從樹上掉下來摔死的,因為墨爾本天氣變化劇烈,有一日如四季之稱。強風吹拂尤加利樹讓無尾熊抱不住而摔落死亡。


另外袋鼠則是因為,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而被車撞死,表示野外的野生袋鼠很多啊!司機兼導遊Bob也特地帶我們去看野生的無尾熊和袋鼠(要求回報是在TripAdvisor回饋上給予好評)!


下午2:20導遊到我們到Apollo Bay的中餐館用餐,也推薦他認為好吃的食物,袋鼠肉就是其中之一。


來澳洲怎麼能不吃這裡的特產呢?導遊又有推薦,所以中午在阿波羅灣用餐時,我特地點了薑蔥炒袋鼠肉來吃,吃起來跟這裡盛產的安格斯牛肉差不多,還蠻軟嫩的,不說的話可能還會吃不出來哦!只是一盤加上一碗飯將近台幣$900,也太貴了吧!

大巴馳騁在全球最美海岸公路之一,這樣的景色我覺得當之無愧(台灣花東海岸也不惶多讓喔)!

由於我們是逆走,所以大洋路的起點反而是最後一個景點。除了大洋路牌樓外,這裡有一個二次大戰紀念碑(Memorial Arch),是為了紀念3000多名付出勞力、體力開拓大洋路的工人與技術人員,有許多是從一次大戰退役的軍人,也因此澳洲政府特別將大洋路獻給這些在大戰中犧牲的軍人與無辜的民眾。



最後導遊帶我們到斯普利特角燈塔。燈塔建於 1891年,塔身高 34 米,許多人把這座燈塔稱為「 小紅帽燈塔 」,因為燈塔塔身是白色的,卻蓋了個紅色的塔頂,從遠處看就像是戴著紅色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