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1140830歌劇院導覽遊市區景點

 

來到雪梨,怎麼能錯過這座象徵澳洲的經典地標—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但除了外觀打卡,但如果沒有進入歌劇院內部,一睹內部的建築、設施和設計理念,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也上Kkday買了導覽的門票。雪梨歌劇院導覽提供很多的選項,我訂的是最便宜的半個小時中文導覽團,約700元台幣。也有約一小時的英文版解說,約台幣1000元。甚至還有外加中午的用餐,還要外加約800元。導覽由專業導遊帶領參觀歌劇院內部的各個區域,講解其歷史、獨特的建築結構(如貝殼狀屋頂)及設計理念,讓遊客深入了解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與故事。導覽還能進入主要表演廳,欣賞歌劇院內部的設計特色,並在特定觀景點欣賞海景。推薦一定要來參加導覽團。

從青旅到歌劇院大約1.7公里,走路半個小時內就會到,且會經過活家植物園,也是明天的賽道之一,賽事最後的終點就在雪梨歌劇院,所以我決定走路去,也熟悉路況。上圖是公園內巨大的榕樹。

經過植物園旁的藝術博物館,就看見很多的跑者,很多親子一起來跑。原來有不少人帶家屬特地來參加今天辦理的5K Park Run,也算是參與雪梨馬活動。

賽事結束後的休息區和領取寄物的地方就在歌劇院旁的公園內約400公尺處。

很快就來到賽事的終點,看見一堆人在拍照。我雖然明天才跑,是先在此紀念一下。拍完照就往歌劇院的方向走去。結果道賽事的終點前面才發現,現場有管制人員,雖然歌劇院就在眼前,管制員就是不讓我過去,要我繞到賽道最後500公尺處的天橋,越過天橋再走去歌劇院。



由於現場人員眾多,且公園到處都是圍籬,我眼看報到時間9:15快要到了,只好跑了起來,抵達時導覽員已經開始在點名了。還好我事先網路上買好了票,否則還要排隊買票,這個時段還不一定有剩餘的票,就得另選時段,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灣的南部一個人造小半島上,其總面積為2.2公頃,由588個沉降於海平面以下25公尺的混凝土墩支撐。其中長183公尺,寬120公尺的建築群占據1.8公頃。整棟建築建造在一塊混凝土基座上,其入口開向南邊,以97公尺寬的台階同路面相連。

雪梨歌劇院最著名的就是那一片片像貝殼般的白色屋頂,整體結構由10片貝殼形狀的結構組成,創造出獨特且辨識度極高的外觀設計。這些弧形曲線不僅具現代感,也象徵海港城市的風貌。


這座傳奇建築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an Utzon設計,但則是由彼得·霍爾(Peter Hall)領導的澳大利亞建築團隊完成。因為預算與工程衝突,Utzon在建築中途退出設計團隊。原本預算700萬澳幣的工程,最終花費高達1.7億澳幣,直到1972年才完工。更讓人遺憾的是設計師Utzon先生 到死前從未回到雪梨歌劇院看到完工的樣子。不過,2007年雪梨歌劇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設計師生前就獲得此殊榮的建築,而Utzon先稱也於隔年(2008年)過世。

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一些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基座內。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最多可容納2679人。設計初衷是把這個最大的廳堂建造成為歌劇院,後來設計改動了,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台被推倒重建。走上2樓,準備進入歌劇院音樂廳內部。

哇!一進到音樂廳內部,巨大的空間,柔和的原木設計,壯觀的景觀讓人為之震撼與讚嘆,我感動的都快流淚了。這是全歌劇院最大的房間,擁有2,679個座位,這些座位中有2,100個正面表演台,其他12塊座位席則分布在兩側。舞台呈梯形,靠近觀眾的部分較窄,為14公尺。最深處的寬度則為17公尺,舞台後面還有供唱詩班使用的坐席。音樂廳大廳的天花板最高處距離地板25公尺。牆面上鋪裝著澳洲本土所產的白樺樹木板,這種木材可以吸收多餘回音。讓聲音自然傳播,不論你坐在前排還是後排,聽到的音色都幾乎一致。

在舞台前面的管風琴,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杆風琴,有超過10,000根風管。

內部禁止攝影,"原則上"也是禁止拍照的,只是導遊會伺機叫我們:現在趕快拍。我終於解鎖了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