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雪梨,怎麼能錯過這座象徵澳洲的經典地標—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但除了外觀打卡,但如果沒有進入歌劇院內部,一睹內部的建築、設施和設計理念,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很快就來到賽事的終點,看見一堆人在拍照。我雖然明天才跑,是先在此紀念一下。拍完照就往歌劇院的方向走去。結果道賽事的終點前面才發現,現場有管制人員,雖然歌劇院就在眼前,管制員就是不讓我過去,要我繞到賽道最後500公尺處的天橋,越過天橋再走去歌劇院。
由於現場人員眾多,且公園到處都是圍籬,我眼看報到時間9:15快要到了,只好跑了起來,抵達時導覽員已經開始在點名了。還好我事先網路上買好了票,否則還要排隊買票,這個時段還不一定有剩餘的票,就得另選時段,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這座傳奇建築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an Utzon設計,但則是由彼得·霍爾(Peter Hall)領導的澳大利亞建築團隊完成。因為預算與工程衝突,Utzon在建築中途退出設計團隊。原本預算700萬澳幣的工程,最終花費高達1.7億澳幣,直到1972年才完工。更讓人遺憾的是設計師Utzon先生 到死前從未回到雪梨歌劇院看到完工的樣子。不過,2007年雪梨歌劇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設計師生前就獲得此殊榮的建築,而Utzon先稱也於隔年(2008年)過世。
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一些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基座內。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最多可容納2679人。設計初衷是把這個最大的廳堂建造成為歌劇院,後來設計改動了,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台被推倒重建。走上2樓,準備進入歌劇院音樂廳內部。
哇!一進到音樂廳內部,巨大的空間,柔和的原木設計,壯觀的景觀讓人為之震撼與讚嘆,我感動的都快流淚了。這是全歌劇院最大的房間,擁有2,679個座位,這些座位中有2,100個正面表演台,其他12塊座位席則分布在兩側。舞台呈梯形,靠近觀眾的部分較窄,為14公尺。最深處的寬度則為17公尺,舞台後面還有供唱詩班使用的坐席。音樂廳大廳的天花板最高處距離地板25公尺。牆面上鋪裝著澳洲本土所產的白樺樹木板,這種木材可以吸收多餘回音。讓聲音自然傳播,不論你坐在前排還是後排,聽到的音色都幾乎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