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1130518D37:聖地牙哥晃晃,晚上飛邁阿密轉洛杉磯

 

今天沒有行程,等晚上的飛機去洛杉磯。先Check out把行李寄放在青年旅館,到市區的Cerro Santa Lucía聖露西亞山去晃晃。這是一座位於聖地牙哥市中心,海拔629公尺,超出周邊地區僅約69公尺左右,是一個 1500萬年火山的殘餘小山丘。聖地牙哥的建城者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Pedro de Valdivia初到聖地牙哥,為了防範頑強抵抗的原住民,便在這裡建立一座小碉堡,現在還留有一些古老的砲台、城牆等遺跡,顯見是一個作為防禦的要塞。現在這座要塞已經變成一座對外開放的市民公園,還建了座小教堂,是聖地牙哥市民散步、情侶約會的好去處。

我從青旅走路過來,10分鐘就到了入口。它是一座林木繁茂的濃綠山丘,沿著石階步道蜿蜒而上就可以抵達山頂。


剛從入口進來,就看得到遺留下來防禦型高聳的紅磚城牆。

紅色建築的城門。


小型的教堂和教宗的雕像。

中間休息處還有復活節島上的摩艾雕像,畢竟這可是智利觀光旅遊的圖騰啊!

從這裡可以遠望先前去過的聖母山。這跟巴西里約的基督山和糖麵包山可以兩山互相遙望,有異曲同工之似。

雖然山頂不高,但是登高遠望,還是有不錯的視野。

回程可以從另外一邊下山,不會走重複的路線和景觀。



如果從另一側入口進來,就可以看見噴水池的不同映像。

聖露西亞山是一座都會區小而美的歷史遺跡公園,兩三個小時應該就可以逛完。

因為對中央市場的海鮮美味念念不忘,所以在味蕾的驅使下,所以從聖露西亞下山後,我不由自主地又到這裡來享用另一道有名的美食:檸檬醃生魚Ceviches 。

這是一種用生魚浸入檸檬汁,用其酸味來把生魚的蛋白質變性,所以除了消毒以外還會創造出類似煮熟的口感,像是把魚肉給醃熟一樣用,以檸檬汁、紅洋蔥、香料醃製,配上一杯特調葡萄酒,實為絕配。我點的是醃鮭魚,照例有附免費的麵包和湯品。含服務費$13,189元智利披索。我又解鎖了智利的另一道海鮮美食!

晚上準備飛一別30年的洛杉磯,竟然發生嚴重的班機取消啊!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1130517D36:參觀復活節島博物館,回聖地牙哥


今天要離開復活節島了,因為是下午兩點45的班機,決定利用早上半天的時間,去逛一下博物館。這也是了解復活節島最正確與完整資訊的方式!更難得的是,在每一樣東西都非常貴的復活節島,竟然還有免費的博物館可以參觀,佛心啊!

博物館離青旅部遠,走路20分鐘就會到,決定走路過。復活節島上的基礎設施還不是很好,這是我的民宿出來的那條路,很多地方都跟這裡一樣沒有柏油路。

難得有看到女性的雕像作品。


連路標指引都可以這麼藝術有趣。


在抵達博物館前,旁邊就是William Mulloy的圖書館。他是一位傑出的美國人類考古學家,對復活節島上摩艾石像的製作、運輸和豎立的研究有著巨大的貢獻。

照片取自維基百科。連1978年死後都葬在島上的達海Tahai,他的紀念碑上刻有三種語言的銘文:拉帕努伊語、英語和西班牙語。英文墓誌銘悼詞寫道:“通過恢復他摯愛島嶼的過去他也改變了它的未來。後來他老婆過世後,也跟著一起葬在這裡。


博物館面相海邊,小小一間,只有一層樓,館前就是一座巨大的摩艾石像。除了摩艾石像的資料,博物館還收藏了其他考古發現、傳統手工藝品、服飾、工具等,展現了拉帕努伊豐富的文化內涵。 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看吧!


木雕的女性作品,跟男性一樣都是屬於修長型,身體部位比例有點誇張。



這個月亮形狀的雕塑作品,兩邊有人形斜向對望,在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算是代表復活節島的形象。


這是1999年在這個博物館被發現的紅色岩石的摩艾雕像,這種紅色的摩艾比較少見。


這尊摩艾有很明顯的女性胸部特徵,估計島上不超過10尊女性的雕塑。可以發現頭和身體是分開的。原來1956年,挪威的海爾達(1914-2002)考古學家在Anakena海灘發現下半身,把它帶回了挪威博物館。32年後,西元1988年一批博物館的科學家,再度回到海灘發現了頭顱。Rapa Nui 社群要求把下半返回復活節島,結果海爾達答應了,今天博物館才有這尊完整的Moai。

各種硬度不同的工具,用來雕刻摩艾石像。



這就是鎮館之寶,摩艾之眼。

背部非常清楚的丁字褲等圖案。


這件Moai 是2020年從智利的文化部歸還回復活節島的,讓他能夠順利回家!


結束半天博物館的參觀,走路回青旅,老闆還免費送我們到機場,搭14:45飛機返回聖地牙哥。

晚上9:15抵達聖地牙哥機場。本來想搭Uber的,但是Uber無法進入機場,被限制必須停在外圍的停車場。為了安全,只好當一次盤子了。我在機場內的櫃檯輸入地址後,小姐給我一張列印價格的收據,回我的青旅要24,000披索,遠較我搭Uber到機場16,000要貴了50%

這應該翻譯做"機場的計程車官員"嗎?其實根本就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張訂單就直接交給他,我就搭他的車回青年旅館了!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1130516D35:探訪復活節島遺址Part2

 

復活節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面積為163.6平方公里,比台北市還要小。昨天參觀右上方,今天繼續參觀左下方部分。導遊是當地的原住民青年,他會說Rapa Nui語,也一直以身為原住民為榮,今天幾乎都在聽他講歷史故事!

民宿的早餐,由Kori的侄子親自準備,雖然簡單,但是免費,省得去外面吃貴森森的早餐。最重要且令人驚豔的是,上圖麵包和餅乾中間的那盤水果?猜猜看是什麼?

民宿早餐所提供的水果連三天都是這原生種的紅心芭樂,今天參觀行程中才知道,這是島上的特產,路邊到處都是,可以免費任意採摘,重點是還蠻好吃的。


今天第一個行程來到拉諾卡烏Rano Kau火山囗湖。這是坐落在島嶼西南方的拉諾卡烏Rano Kau火山囗湖。直徑1100m超過1公里,水深4~5m。由於島上沒有河流,這口湖是村民飲用水的來源,是島上三大淡水水源之一湖中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充滿了神秘感。

這裡可以清楚看見安家羅阿村和美軍建造的唯一馬塔維里(Mataveri)國際機場。

火山西側的奧龍戈(Orongo)村是鳥人祭的遺址,也是觀賞火山口湖全景的絕佳地點。 

附近有很多遺址上關於鳥的雕刻作品。


遊客中心館內所展出的有關鳥人活動的相關資訊看板。

在推倒摩艾石像的18世紀之後,開始盛行更崇尚純粹力量的活動為「鳥人儀式」,這個在一開始是地區性的運動,據說是種成年禮儀式。在18世紀之後,卻變成了遴選1年期限神聖國王的活動,性質與之前迥然不同。活動的舞台選在經William Mulloy博士修復、有53個給選手居住石洞房舍的奧隆戈Orongo。每年春天海鳥會到 Orongo 外海的小島 Motu Nui 下蛋,各部族首長指派1位參賽者,他們必須下到懸崖底下並游泳到 Motu Nui 等待幾天至長達幾週,直到鳥兒來下蛋且找到並帶著鳥蛋爬上懸崖回到 Orongo,贏者就贏得未來一年的部族領袖地位,成為掌握宗教與政治實權的鳥人。鳥人祭典代表著復活節島上權力結構的轉變,從原有的酋長統治轉向由鳥人祭典選出的首領. 最後一次儀式則在 1867 年天主教取代鳥人文化後結束。


往大海向下俯瞰可看見3座島。每年八九月的時候會在這裡舉行鳥人比賽,參賽者要游向最大的島,第一個取回島上鳥蛋的人,就被封為往後一年的最高權力者。


因為海邊風很大,這些用石頭蓋成的房子就是給有意參加比賽的鳥人居住用的。


有些進出通道還滿寬大的。

Puna Pau 是復活節島上一個重要的採石場,以出產製作摩艾石像(Moai) 頭飾(大家都稱帽子)的紅色火山渣(Scoria) 而聞名。 這些紅色頭飾被稱為Pukau(普卡奧),是摩艾石像的重要組成部分。 Puna Pau 的岩石質地輕盈且富含氧化鐵,使其成為製作Pukau 的理想材料。 

摩艾帽子就是由這裡的紅色火山岩所製造的,再運送到其他地方去跟摩艾結合。

這裡是帽子製造的工廠,所以這些都是未完成的。中間有個洞,是要跟摩艾的頭相結合。其實摩艾的帽子Pukao普卡奧,一般認為是代表當時人們紮起的束髮。關於摩艾石像頭上的「帽子」Pukao,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利用繩索和槓桿原理,配合斜坡,將Pukao滾動並翻轉到摩艾石像頭頂上。


Ahu a Kivi 安基維祭壇。這7尊摩艾是由考古學家William Mulloy所復原而成。傳說這些石像是Hotu Matu’a 國王的傳說中Hiba 國7個部落酋長的雕像。這裡也是島上唯一面向海洋的摩艾群,並且有多種解釋,包括代表探險者、守護來時路、引導航海者等。 

據說摩艾石像凝望的方向是春分與秋分日落的方位,可能是兼具天文功能而設置 。這 7 尊摩艾高4.5m,重量20 噸。


石像傾倒的時候,脖子最容易斷裂,修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用水泥重新黏合。

這處是來參觀火山形成的洞穴。

因為復活節島是火山所形成的島嶼,島上有無數的洞窟與洞穴。

過去島民利用這裡淤積的泥士種植植物來食用。Ana Te Pahu是其中最大的洞穴,經確認的長度就有910m,現在也生長著酪梨、香蕉、芋頭等植物。

洞准內還有爐灶與蓄水池,過去應該有人在此居住過。



洞穴旁邊有很多野生的紅心芭樂,都沒有蟲,可以免費採食,我採了6顆來吃,真過癮!

走路回青旅途中經過的一間天主教堂。

前一天:1130515D34:探訪復活節島遺址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