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飛復活節島了。讓這座島嶼舉世聞名的就是島上的摩艾(Moai)石像了。從小尊1米到大尊21米高的摩艾石像,島上共有近千尊摩艾雕像,建造於1250年至1500年之間,用火山岩巨石雕刻而成,分佈在島的海岸上。18世紀,島上內亂頻仍,演變成推倒石像的戰爭。到19世紀初期,所有的摩艾都被推倒了。目前所見的都是之後重建恢復豎立的!1995年島嶼規劃為國家公園,並登錄為世界遺產。
復活節島距離智利本土海岸3700公里,距離大溪地4100公里,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島嶼。最近的鄰居位於西北 2,000 公里的皮特凱恩島。也就是說他2000公里以內都沒有鄰居人類居住。也因為這樣,讓復活節島多了一層神秘感。
目前島上大約有6000居民,但是已非當初最原始的住民。1770年11月15日,西班牙海軍將領唐·菲利普·岡薩雷斯指揮的兩隻海軍艦船再次造訪該地,對全島進行全面的勘察,並將其名為Isla de San Carlos島。在島上的三個高地上樹立起木質十字架之後,以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的名義宣布吞併此島,並一去不復返。
1774年英國庫克船長來到此島時,一名來自大溪地有著玻里尼西亞血統隨行人員可以和當地居民交談,因此推測屬於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另挪威人類學家海爾達根據DNA和主食番薯(來自秘魯)推斷亦有印地安人混居在此。
1805年,復活節島上發生第一起奴隸販賣活動。一艘美國捕鯨船在一番激戰後,抓走22名島民。自此之後,奴隸販賣活動就不斷襲擊復活節島。1862年10月,巨大的災難降臨,兩艘奴隸船從復活節島抓走150個拉帕努伊居民,以$300的均價販賣到秘魯。該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又有1000至1400名島民為秘魯和西班牙的奴隸販子所捕捉、販賣,他們中的90%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死於非人的折磨和疾病(沒有外界疾病的免疫力)。由於國際社會的抗議,秘魯政府被迫將100餘名剩餘的拉帕努伊居民送返,但在回程的旅途中封閉船倉內又有天花爆發,只有15人活著回到復活節島。此次劫難倖存者又將天花病毒帶到島上,致使原住居民大量死亡,自此通曉拉帕努伊傳統文化和能書寫朗格朗格的祭司階層完全消失,全島的人口數量跌至600餘人。1864年西方的傳教士來到復活節島,並把所有的拉帕努伊人變成天主教徒。
成為天主教徒後的拉帕努伊人的災難並未就此結束,1870年代,島上大多數居民都被送至大溪地島做勞工。至1877年,島上只剩下約150餘名拉帕努伊人。
1888年智利併吞復活節島,復活節島租給牧羊公司放牧。1956年,海軍撤離復活節島,並永久解除對原住居民的限制,拉帕努伊人開始第一次的民主選舉。全島唯一的機場同時也是美軍空軍基地的馬塔維里(Mataveri)國際機場建成後,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湧入復活節島觀光,目前年輕一代的原住民多以西班牙語作為他們的母語。
果然很快就以台幣不到1萬的價格買到了最重要也關鍵的復活節島機票。這表示我終於確定可以去復活節島看摩艾石像啦!
好啦!主題回到今天的行程,是要從聖地牙哥飛到復活節島。
由於復活節島是自治區,進入復活節島國家公園視同出國,需上網填報資料,填完資料後,班機check in和登機都在航廈3樓,可是必須下2樓去做安檢,拿到移民警察官的PDI(Investigaciones Policiales de Chile)列印紙後,再上3樓到登機門。
經過5.5個小時的飛行,終於踏上復活節島Rapa Nui 。各家民宿或飯店都派人來接機,並為你掛上歡迎的花圈。
我預定住宿的La Casa Del Kori青旅也派了Kori的侄子過來接機,他跟我一樣是個大鬍子。其實,一開始走出出境大廳,我一直找不到Kori,因為我事先做功課時,在網路上看到的老闆是Kori本人,怎麼看都跟這個大鬍子不像。還好他有舉牌子,我才確認他就是來接我的人。
不到10分鐘的行車時間,就來到了民宿式的青旅,我跟另一位男性黑人同住一房。雖然一天大概只見過一次面,還好這位室友相當不錯,我們幾乎不影響彼此生活。復活節島上的住宿很貴呀,一般的飯店大概至少都要台幣6000元以上,還好我住的青旅(應該說是民宿)三個晚上才台幣3791元,還有廚房可以使用。
青旅Check in後,才下午3:30,我決定走路去市區的安家羅阿(Hanga Roa)逛逛,並在商店採購一些食物回青旅,外面餐廳非常貴,島上平均消費一餐至少20美元以上。讓我覺得驚喜的是,路旁竟然種了很多的苦楝樹,而我農舍房子面前就種了三棵啊,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
從這些木雕作品來看,也印證了一些的傳說。據傳說島民是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人與美洲的印地安人後裔,兩個民族同時在此生活,創造文明,形成後來的各種氏族和部落,並出現階級制度。分成階級高的長耳族(酋長和祭司)和階級低的短耳族。短耳族就是負責修建摩艾石像的勞動者。
居民越來越多,生存資源也急遽消耗,砍伐樹木開墾農地,建造船隻捕殺海豚,運送和建造石像的工具,毫無節制的開發讓如今的復活節島光禿禿。慢慢因為資源短缺,彼此搶奪,原本的階級制度逐漸瓦解,各氏族破壞彼此的石像,原本的桃花源變得殘破不堪。直到西班牙人到來,島民變成祕魯和西班牙的奴隸,被送到大溪地做苦工。
還不得不說,這裡的海岸真是漂亮,藍天白雲下,乾淨的礁岩,美得讓人覺得像是在世外桃源(本來就是)。還有處築起的小海港,有些老外在那裏游泳。
這個廣場以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命名,他是復活節島的傳說始祖,也是島上拉帕努伊文化的奠基者。 根據口述傳統,他是最早登陸復活節島的人,並帶領族人在此定居。
「mana ma ohi」的意思是「我愛你」。在Plaza Hotumatua廣場還有一個小型的劇場,可以觀賞有關Moai的傳說和故事,例如利用繩索拉動、搖擺摩艾石像,讓數十噸重的摩艾用行走的方式來搬移石像。
摩艾石像移動的方式。
15分鐘後,我終於來到了Tahai村,這裡也是觀看夕陽最美麗的地方,很多民眾早已坐在滿天彩霞下的草地上,看著太陽在磨艾石像後面緩緩沉入海中,真的是太有氣氛了!這個在市區旁邊Tahai村,是這附近唯一免費可以參觀摩艾像的地方,其他地區的摩艾遺跡都被劃入國家公園,必須要付費買門票,並且有當地導遊陪同才可以進入。
這裡是美國考古學家William Mulloy博士在1968~1970年之間修復的儀式村遺跡。Tahai遺跡共有3處祭壇(Ahu),分別是有5尊摩艾並列的Ahu Vai Uri祭壇、只有1尊摩艾的Ahu Tahai祭壇和唯一有鑲崁擬真眼睛(白珊瑚石)和戴帽子(Pukao 普卡奧)摩艾所在的Ahu Koteriku祭壇。Ahu 是一種祭壇或石臺,通常用作豎立摩艾石像的基座,也是舉行宗教儀式和祭祀活動的場所。 這些巨大的石像通常被豎立在Ahu 上,面向海洋,形成島上獨特的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