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面積為163.6平方公里,比台北市還要小。昨天參觀右上方,今天繼續參觀左下方部分。導遊是當地的原住民青年,他會說Rapa Nui語,也一直以身為原住民為榮,今天幾乎都在聽他講歷史故事!民宿的早餐,由Kori的侄子親自準備,雖然簡單,但是免費,省得去外面吃貴森森的早餐。最重要且令人驚豔的是,上圖麵包和餅乾中間的那盤水果?猜猜看是什麼?民宿早餐所提供的水果連三天都是這原生種的紅心芭樂,今天參觀行程中才知道,這是島上的特產,路邊到處都是,可以免費任意採摘,重點是還蠻好吃的。
今天第一個行程來到拉諾卡烏Rano Kau火山囗湖。這是坐落在島嶼西南方的拉諾卡烏Rano Kau火山囗湖。直徑1100m超過1公里,水深4~5m。由於島上沒有河流,這口湖是村民飲用水的來源,是島上三大淡水水源之一。湖中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充滿了神秘感。
在推倒摩艾石像的18世紀之後,開始盛行更崇尚純粹力量的活動為「鳥人儀式」,這個在一開始是地區性的運動,據說是種成年禮儀式。在18世紀之後,卻變成了遴選1年期限神聖國王的活動,性質與之前迥然不同。活動的舞台選在經William Mulloy博士修復、有53個給選手居住石洞房舍的奧隆戈Orongo。每年春天海鳥會到 Orongo 外海的小島 Motu Nui 下蛋,各部族首長指派1位參賽者,他們必須下到懸崖底下並游泳到 Motu Nui 等待幾天至長達幾週,直到鳥兒來下蛋且找到並帶著鳥蛋爬上懸崖回到 Orongo,贏者就贏得未來一年的部族領袖地位,成為掌握宗教與政治實權的鳥人。鳥人祭典代表著復活節島上權力結構的轉變,從原有的酋長統治轉向由鳥人祭典選出的首領. 最後一次儀式則在 1867 年天主教取代鳥人文化後結束。
Puna Pau 是復活節島上一個重要的採石場,以出產製作摩艾石像(Moai) 頭飾(大家都稱帽子)的紅色火山渣(Scoria) 而聞名。 這些紅色頭飾被稱為Pukau(普卡奧),是摩艾石像的重要組成部分。 Puna Pau 的岩石質地輕盈且富含氧化鐵,使其成為製作Pukau 的理想材料。
這裡是帽子製造的工廠,所以這些都是未完成的。中間有個洞,是要跟摩艾的頭相結合。其實摩艾的帽子Pukao普卡奧,一般認為是代表當時人們紮起的束髮。關於摩艾石像頭上的「帽子」Pukao,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利用繩索和槓桿原理,配合斜坡,將Pukao滾動並翻轉到摩艾石像頭頂上。
走路回青旅途中經過的一間天主教堂。
前一天:1130515D34:探訪復活節島遺址Part1
前一天:1130515D34:探訪復活節島遺址Part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