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古晉三天兩夜的行程後,我將前往汶萊,這是我旅遊的第36個國家。先來科普一下汶萊這個國家。
明朝史籍中稱汶萊,古籍稱之為勃泥,國土面積:5,765平方公里,人口:約46萬,是亞洲人口最少的國家,其中約2/3為馬來人,皆為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華人,約占總人口15%,大多數華人中又以來自福建金門的閩南人占大多數。
汶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當代汶萊由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黃森屏,是元朝末年明朝初期的人物,是一位將領。在元朝末期的時候,天下是十分混亂的。黃森屏就帶著自己的手下一路來到中國南部的渤泥國。他帶領著中國人,將這個地方發展的很好。當時的渤泥國,也面臨著外患,黃森屏就帶領著在那邊發展的勢力去幫助平定戰亂。為了感謝黃森屏做的一切。馬合謨沙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黃森屏,而黃森屏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首領的弟弟,以此鞏固了兩個勢力的關係。歷史上汶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至今汶萊仍有所謂「黃總兵墓」。
據傳,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統治者為穆罕默德·沙阿蘇丹(Sultan Muhammad Shah),他於約公元1360年前後建立了汶萊蘇丹王朝,也開啟了至今仍延續的君主制度。汶萊的黃金時期出現在15至17世紀之間。當時的蘇丹透過強大的海軍與商業網絡,建立了橫跨婆羅洲西北、巴拉望甚至菲律賓呂宋地區的勢力範圍。自17世紀起,汶萊的國力逐漸衰退。內部王位爭奪與外部的歐洲殖民勢力崛起,使汶萊失去了廣大領土。1841 年,砂拉越人民起義對抗汶萊帝國的統治,汶萊蘇丹求助於詹姆斯・布洛克 (James Brooke) 。事件平息後,布洛克獲得拉惹職位,其後多次租借或併吞更多土地。導致汶萊剩下現今的小範圍土地,並被分割為兩個部分。1888年汶萊和英國簽署保護國條約,讓英國實質控制了汶萊的外交,汶萊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84年,汶萊獲得獨立,但仍然是大英國協成員國。
原油和天然氣是國家的主要支柱,總產值幾乎占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9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國依靠著石油賺錢,國內生活水平很高,而且社會福利很不錯,國民無須繳交個人所得稅。讀書不用錢,在汶萊,只要你能上到哪個學歷,就算是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出國留學的機票都是公家給錢。看病就醫也是不要錢。如果國內醫不好要出國就醫,也是由國家出錢。
汶萊的蘇丹,沿襲自14世紀以來世襲的王朝,是國家和政府的領袖和軍隊司令。蘇丹以國家元首身份兼任汶萊首相。全部汶萊立法會立法議員由蘇丹任命,沒有民選立法機關。統治國策是馬來伊斯蘭君主制,現時蘇丹是第29世,哈吉·哈山納·包奇亞,1946年生,1967年即位,為全球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深受民眾愛戴。
由於汶萊全民有車和油價便宜的關係,所以巴士、計程車等公共運輸數量不多,觀光客以DART手機APP叫車服務為主,資費便宜。1汶萊幣BND約為23.7台幣,且其匯率與新加坡元掛鉤,兌換價是1比1。
我在下午15:05搭乘汶萊皇家航空於16:20飛抵斯里巴加灣市汶萊國際機場。第一次搭汶萊皇家航空,服務很不錯,空姐很漂亮。
飯店check in後,直接走路到對面的Water front碼頭。隨機找了一條船,談妥價錢後,就展開了水上村、觀看長鼻猴以及尋找鱷魚芳蹤三個項目的行程(一個人包船50BND,好像太貴了。沒辦法,一個人又趕時間)!
船東先駛向水上村(東南亞最大水上村,明天再好好介紹)去加油。
我發現很多船夫都會到水上村這邊來交易,包括加油、買電話卡等。店家會放下吊桶,船夫再把錢放進桶內,然後再吊上去高腳屋。好奇特的交易方式。
船在汶萊河面上奔馳,兩旁的紅樹林像布袋戲的背景不斷向後重複。我用手緊緊的把頭上的帽子按牢,避免被吹飛。
遠方夕陽餘暉撒在河面上,讓我沉醉其中,忘了此行的目的。
人家都說船夫眼力比較好,能夠看到樹上的長鼻猴。其實,猴群都有家族,也有固定生活的區域,所以船夫都知道要去哪些地方,才能看到猴群。我的船夫帶我去看了3、4個猴群家族,希望能讓我看到又大多的長鼻猴。收穫還不錯。
在尋找鱷魚的過程中,因為天色已暗,船家開了探照燈,他說鱷魚的眼睛會呈紅色的反光。所以每到一個棲地,船夫都低聲嘶喊"See, red! red!",可是我怎麼樣都看不到虹光,最後總算看到一條約1公尺的小鱷魚,蒼惶潛入水中,只是沒拍到牠的身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