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旁邊就是一座很漂亮的運河公園,非常適合一大早起床後來這邊運動。
公園內的這座雕像是於1913年所立,為紀念1761-1818年巴克萊·德托利親王,俄羅斯帝國陸軍元帥,冬宮六十四元帥之一,戰爭大臣及第六、第七次反法同盟中的帝俄皇家陸軍總司令。
既有俄帝的親王雕像,當然要有Local king來平衡一下囉。這位1865-1929拉脫維亞詩人、 劇作家 、 譯者和政治家Rainis瑞尼斯於1920年4月4日返回拉脫維亞,並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他們被視為拉脫維亞獨立鬥爭的精神領袖。
我逆時鐘跑在里加歷史中心的外圍,這裡的建築不同於舊城的中世紀建築。19世紀末、20世紀初,里加隨著歐洲許多城市發展的腳步,興起了一股新藝術建築風潮。
上述新藝術發展的建築偏重自由創作,著重華麗裝飾,包括怪獸、花朵、面具等怪誕圖案。
道加瓦河(Daugava)上的斜張橋,對岸是充滿現代感的高樓大廈。
道加瓦河發源於俄羅斯,流經白俄羅斯在里加灣入波羅的海,總長1020公尺,河岸跑步道整理得還不錯。
河畔有個知名的雕像Lielais Kristaps,原木雕始於1510年。傳說long time ago,道加瓦河邊住了個高大強壯的大克里斯多夫(Lielais Kristaps /The Big Christopher)某個夜裡,大克里斯多夫聽到對岸嬰兒的哭聲,悲憫心起,就過河把嬰兒背過來。但在渡河的時候嬰兒變得越來越重,抵達自己的小屋時,大克里斯多夫累得沉沉睡去… 隔天醒來,發現原本放著嬰兒的地方,居然變成一堆金幣!大克里斯多夫辭世之後,人們用這堆金幣興建了里加… 時至今日,當地居民仍非常愛戴大克里斯多夫。
每個偉大的城市,必定也會有一條美麗的河流流貫而過,配上美麗的故事傳說,讓旅人流連往返。
從河岸回望老城區,里加大主教堂更顯醒目宏偉。
造型美麗的鐵路拱形跨橋。
河岸道路旁就是有名的中央市場,1997年和老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建築1930年建成,原為5座(現存4座)德國齊柏林飛船Zeppelin拱形飛機棚,目前可是歐洲最大的菜市場喔!
從自由紀念碑一路往南走,便會抵達里加火車站。里加火車站,跟購物中心共構。時間的關係,沒有跑進去逛。
這是否和華沙的文化科學宮很類似?沒錯,它就是史達林式的建築,為拉脫維亞科學院(Latvian Academy of Sciences)在中央市場的後方,建於1953-1956年,也是史達林送給拉脫維亞的禮物。同樣的拉脫維亞人對此非常不屑,因為這代表著史達林壓迫者的象徵。高108公尺的科學院是拉脫維亞第一座摩天大樓,也曾是世界第一高的鋼筋混擬土建築。當地人將它取名為"史達林的生日蛋糕"和"克里姆林宮"。
科學院前的花園,種植著很多開滿白色的花,仔細看很像美濃的菸草。沒錯,這就叫做菸草花。
飯店附近另一座美麗的東正教教堂,好像叫做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St. Alexander Nevsky Orthodox Church )。
耶穌誕生東正教堂旁這條林蔭大道,可以看見遠方的自由廣場紀念碑。
晨跑繞一圈,雖然短短6公里,卻也額外看了很多行程上所沒有安排的景點,是不是很值得呢?
今天的行程是要往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但是途中會經過濱海度假勝地帕爾努(Parnu)。
導遊讓司機把車子停在這已改建為Hotel的美麗建築旁,往後方走就可以到達海邊,附近是大片綠地森林公園。我把握住這短短20分鐘上廁所的時間,先到附近的豪宅和路兩旁美麗的餐廳看看。
瞧這市郊區外圍的鄰近海邊的區域,有著大片的綠地,寬敞的林蔭大道,高大蓊鬱的椴樹,兩側漂亮的豪宅、餐廳、咖啡廳等建築,簡直美不勝收。
其實附近還有很多漂亮房子,只是時間緊迫,就此回頭,且我幾乎是用跑的回剛剛集合地點,沒辦法跟團就是這樣。
之後驅車來到舊城區逛。這裡就是長400公尺的如特莉街(騎士街)起點,兩旁散落著17到20世紀一些歷史悠久的建築,並穿插著服飾、藝品等商店。
老婆對漂亮的花草比較有興趣,我則是對歷史建築情有獨鍾。
當然,我也喜歡美的東西,尤其東歐的女孩據說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又有洋娃娃般的臉孔,瞧這女孩漂亮嗎?哈哈,假的!
騎士街上的21和23號房子,是一幢建於1681年的商人莫爾的家與穀倉(Merchant Mohr’s house & barn),1820年又重建,外觀呈古典式,據說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Karl XII)和俄羅斯的凱薩琳大帝都曾經在此駐足。
門前的雕像,則是為了紀念愛沙尼亞文的報紙創辦人J. V. Jannsen。
位於舊城西北隅的聖凱薩琳教堂是在俄羅斯的凱薩琳大帝命令下,於1764~1768年興建完成的,因此以她的名字命名。有著5個綠色洋蔥頭、上面還飾以黃金十字架的東正教堂,被譽為愛沙尼亞最美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築。它的出現,對波羅的海地區的東正教造成不小影響,後來的教堂興建紛紛以它為藍本。
中午在這座亞德門別墅(Ammende villa)餐廳用餐。離我早先跑來豪宅區不遠。哇!這也太漂亮了吧!
1905年時,德國裔的富商亞門德想在帕爾努買一棟別墅,做為贈送給女兒的嫁妝。後來因為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房子,他便決定自己花錢僱用建築師蓋一間華麗堂皇的豪宅,這就是亞門德別墅。
後來,亞門德家族計畫搬回德國,便將這間房屋轉手賣給了當地的商人,於是百年歷史的古董屋就變成了今日的豪華旅館。
在這麼有氣氛的地方用餐,心情自然愉悅,以至於吃甚麼就不重要了!連送餐服務人員也是帥哥美女,只可惜忘了跟他們合照!
而且這果實還挺像小蘋果的樣子。後來才知道,原來蘋果本就是薔薇科,難怪長得這麼相像!
抵達首都塔林後,我們先Check in將行李放進房間再來參觀行程。飯店這裡就可以看到上城的圖姆皮城堡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因此走路就可以去參觀。
愛沙尼亞是三小國中面積最小的,僅4萬5千平方公里,人口也是最少的僅130萬。但是人均GDP有1萬8千美元,卻是這次東歐國家中最高的。網路資訊科技發達,Skype就是發源於此。從歷史、民族、文化、語言來看,其實愛沙尼亞更接近北歐。他們民族、語言都與芬蘭十分接近,塔林與赫爾辛基只有80公里。儘管歷史上曾被丹麥、瑞典、德國和俄羅斯統治過,但愛沙尼亞依然強烈地堅持他們的國家認同,於1991年獨立。這座名為皮克赫曼(Pikk Hermann)是保留最為完整的城塔,建於1371年。
走上往城堡的山丘,兩旁都是綠地森林公園。愛沙尼亞的森林覆蓋率達47%,也是全世界空氣品質最優最舒適的國家,所以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
與教堂隔著廣場遙遙相對的這座粉紅色巴洛克式立面,是俄國時期所留下,為18世紀凱薩琳大帝所建,目前是愛沙尼亞國會。
塔林聖母主教座堂(St.Mary’s Cathedral),由丹麥人創建於1219年,也因為教堂名為Toomkirik,才有後來Toompea(大教堂的山丘之意)名稱,是愛沙尼亞最古老的教堂。 塔林聖母主教座堂最初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61年改屬路德宗,現在屬於愛沙尼亞路德教會。
教堂內是13-18世紀許多貴族及名人埋葬的地方,包括瑞典國王公主Sophia Gyllenhelm、凱薩琳大帝的情人Samuel Greigh、俄國海軍上將Johann von Krusenstern等。這裡的長凳不同尋常、有一扇像是入口的門通向每個長凳,很特別。
帕特苦利觀景台Patkuli vaateplatvormid,始建於1903年、是擁抱塔林古城美景的絕佳地點,憑欄遠眺下城區,童話式古老建築,曲折蜿蜒的街道,層層疊疊的紅瓦屋頂之間,錯落教堂的尖頂與翠綠的樹木,猶如一座歷史博物館。
觀景台的小廣場看見一家4口租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個人運輸載具--賽格威電動車,十幾年前流行過,在塔林還見過幾次哩!
觀景台旁邊販賣紀念品和小手藝品的攤商小美女,吸引不少人群詢問選購。
繞到山坡東側的另一個口圖(Kohtu)觀景台,擁有超過180度的視野,可以俯瞰整個老城新城大樓和遠處的波羅的海。
觀景台圍牆上的海鷗和鴿子好像都不怕人似的,近距離拍攝也不會飛走。
走下觀景台,在一民宅旁立了兩個人型立牌。導遊說這是以前愛沙尼亞人男生女生的穿著,感覺好清純喔!
由觀景台下來,穿過這個城牆口,在上城下城之間,就是一個開放的花園庭園,就是傳說中丹麥國旗誕生的地方。
城牆口立了一尊沒有人臉孔的雕像。據導遊說,原創作者認為傳統傳道者都以頭巾包覆整臉,外人幾乎看不到人臉,所以雕塑了這樣一尊雕像。
有關丹麥國王庭院的傳說,1219年丹麥人征服愛沙尼亞的一場戰役中,就在敗戰邊緣,一面擁有白色十字架的紅色旗子突然從天而降,丹麥國王不僅贏得勝利,還統治了塔林及北愛沙尼亞超過一個世紀,今天丹麥的國旗正是白色十字架的紅旗。
城牆邊這堡壘是建於1470年代的防禦工事,之後迅速加以擴建,現在看到的城牆厚達4公尺。高達38公尺的塔樓便於監看下城的動靜,負責的兵士們開玩笑說足以偷窺到家家戶戶的廚房了,所以有了這個「偷窺廚房」逗趣的名字。
又到了每日一植物,庭園廣場中的這株植物,果實很像藍莓。璧君解答叫做歐洲十大功勞或叫冬青葉十大功勞〈十大功勞是屬名〉,很特別吧!
在丹麥國王庭園附近有兩條名為長、短腿街。短腿街的歷史比長腿街更為悠久,應該在1230年代便已存在,是當時住在下城的德國商人前往上城的主要通道。
短腿街因為較為狹窄,且較為陡峭,所以只能供行人通行。中古時期,這裡聚集了許多銅匠和鎖匠。
看到這個長筒靴的裝置就知道這是長腿街了。長腿街(Pikk jalg)和短腿街(Lühike jalg)這兩條起始點一樣、幾乎平行的街道,一長一短銜接上城圖姆皮與下城的舊城區。
顧名思義,長腿街較寬且長,可以通行車輛。長短腿街是過去控制下城進入上城圖姆皮的重要閘門,而一道高牆就從塔門延伸出去,隔開上城與下城。上城是上流權貴的聚集地,下城則是庶民百姓的居所。所以上下城之間關係並非那麼融洽,反倒是經常發生衝突,夜間必定緊閉城門,因此這道牆又被稱為「世仇之牆」。
昨天在里加有三兄弟,今天在塔林就有三姊妹。位置就在舊城區皮克街往塔林港碼頭的盡頭--大海岸城門通道,倒數兩棟的房屋。站在城門外看城門,會覺得左右兩邊的城塔大小不一致,左邊是一較為圓胖的堡壘,又被稱為「肥胖瑪格麗特塔」(Fat Margaret’s Tower),往昔也曾被當作監獄用途。
這三幢原本是中世紀商人的住宅,因其連續且房子相似又各具特色,有獨立的山形牆、屋頂、門廊.、廚房,乃取名為三姐妹,目前這3棟房子被改建為旅館。塔林因逃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侵襲,得以保存中世紀的建築,是歐洲北部唯一保持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所以這是中世紀的原蹟喔!
在皮克街(長街)中間這有紅色直邊的美麗三層建築是瑞典大使館,沒錯,因為窗外還掛有瑞典國旗。
在瑞典大使館旁的則是黑人頭兄弟會。黑人頭兄弟會最早出現在塔林是西元1399年,他們是ㄧ群沒有資格進入大基爾特之屋的商人組織的-商會組織。他們大都是外國人且多數是單身。
另外他們也都是基督的信徒,取名為黑人頭最主要是相信黑人頭是守護神,也是吉祥物。舊約聖經記載,黑人武士-聖摩里西斯是基督教的殉道者,他的聖像就是黑人頭兄弟會組織的徽章。
兄弟會一旁的則是聖卡努提基爾特廳(St. Canutus Guild Hall),當年是德國工匠的基爾特屋會員包括金匠、麵包師、手錶師傅,正面兩尊雕像,右邊手持聖經的是馬丁路德、左邊是丹麥國王聖卡努提。
接著看到一棟很漂亮裝飾又有創意的房子,注意到了嗎?連埃及豔后都在門口迎賓了,大門兩側還有鱷魚守護著哩!
皮克街上還真多外國使館,這白藍紅旗不就是俄羅斯使館嗎?聽說常常會有愛沙尼亞民眾來這邊抗議。二戰期間,愛沙尼亞一直就是德國和蘇聯軍隊進出之地,為了報復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蘇聯還調整了該加盟共和國的邊界,把一部分領土轉給了俄羅斯。從1949年5月起,蘇聯開始向西伯利亞流放愛沙尼亞人,並遷入俄羅斯人,以改變該共和國的人口構成。至1952年,愛沙尼亞人在該共和國內的比例已從1941年的90%下降至48%。根據2016年維基百科網站,愛沙尼亞人已佔70%,俄羅斯人則降至25%。
這幢富人的建築留傳著一則故事,相傳昔日宅邸裡住著一位非常美麗的少婦,因而引來住在街道對面的男子的傾慕,時不時地窺伺著佳人的一舉一動。
此舉引來少婦的丈夫嚴重的不悅和敵意,乃延攬工匠在其房子外牆上雕塑了許多面目猙獰的頭像,虎視眈眈對著對門的房子。後來這名男子終於不堪如此的視覺暴力及精神虐待而落荒搬走了!爲了守護嬌妻,不惜把房子弄得猙獰可怖,也算是傳奇一則了!
這間漂亮的房子是可是歐洲最早的咖啡店喔!叫做Maiasmokk Cafe。創立於1864年,店內裝潢都沒有改變過,依舊保持著一百多年前的樣子,可見這家店當時可是非常時尚。
鵝黃色外牆,搭配內部黃色的燈光,顯得很浪漫,我們沒有進去消費,反倒是去上了免費的廁所!
店名Maiasmokk是甜牙齒的意思,除了咖啡外還和另一1806年創立的Kalev巧克力店結合,販賣精緻的甜品。窗外的摩天輪樣式很特別!
老婆也認為愛沙尼亞女孩很漂亮,拿著相機偷拍街上這兩位美少女。兩位美女索性直接告訴老婆可以找她拍照,也順便造福了我!
在聖靈教堂斜對面就是大基爾特之屋,像是大商會或是獅子會的辦公室等。據考證塔林市大約1325年就有-基爾特的組織,此屋建於1410年,當年只有最富有的人以及最有社會地位的人才能進入,並參加大基爾特的商會。目前這棟建築已經改為歷史博物館。
皮克街來到市政廳廣場附近,就可以見到聖靈教堂。大約建在13世紀末年,屬於基督教路德派,與當地目前普遍信奉的東正教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正門的右上方白牆上鑲嵌ㄧ座藍色與金色相間的巴洛克式木雕骨董鐘,這座古鐘於1684年鑲嵌,也是全愛沙尼亞最古老的時鐘。
相對於圖姆皮城堡是上城區的核心,那麼市政廳就是下城區的權力中心。市政廳廣場或市民廣場就像捷克的布拉格廣場ㄧ樣,充滿著浪漫與羅曼蒂克,到處設置別緻的咖啡座、酒吧和餐館。塔林舊城日等節慶活動或音樂會也在此舉行。
從市政廳藥局穿過這個隧道,就可以到另一條塔林最美麗的巷道--卡塔琳娜(Katariina)或譯聖凱薩琳通道。
首先會經過這個多明尼克修道院,原建於1229年,因和騎士團發生爭執,1246年搬到了現址。
因當時修道院有販賣贖罪券,所以人民並不喜歡這裡,宗教改革時多次遭破壞,現在看著牆邊遺留下來一塊塊的破碎石板石碑,帶有些滄桑的感覺。
這裡是聖凱薩琳基爾特(St. Catherine Guild)的所在。15-17世紀聚集了許多傳統手工品的工匠,在這裡製造玻璃器品、帽子、珠寶、手繪絲織品等。目前通道上除了些工作室外,倒是擺了不少餐飲吧露天座椅。
卡塔琳娜通道整條路被古色古香的石頭建築包圍,他的特色之一是在頭頂上有著為了支撐兩側建築物而建造的跨拱。
塔林的城牆非常的堅固厚實,因此城牆下原來擺放防禦工事的儲藏室,現在都成為小攤商做生意的地方,充分利用古蹟發觀光財。
從市政廳廣場沿維魯街(Viru)的盡頭便是這維魯城門。塔林原先有6座城門,如今只剩下維魯和大海岸城門兩間。維魯城門是通向古城的大門,由左右兩邊兩個相對立的塔樓組成。現如今,維魯大門內外兩側分布著許多的商鋪和咖啡館,每天熙熙攘攘,人流湧動,熱鬧非凡。
在老城閒逛時,突然遇到一群美女陪同一位身著白紗的女孩向我走過來,要我跟她買5歐元的巧克力,她說這對披婚紗的女孩是一種luck的象徵。因為我身上歐元都花光了,改給她5美金。她問了問同伴,說美金不可以。於是我幫她找了同團的另一位葉老師購買,也留下這美麗的小小意外插曲。
回到市政廳附近,這是我們今晚即將享用古城最有名的海盜風情餐廳Olde Hansa,餐廳以中世紀裝修風格為主,從裝飾到燈光,服務生的著裝到餐具,菜單甚至是菜餚。
走進幽黑的如地窖般的餐廳,唯有燭光照明才能識別的遠古的菜單,真像是古堡之謎啊。
既名海盜風情,可以沒有海盜的裝飾嗎?套句最近海濤法師很紅的話:這是假的!
當然這些骷顱頭也都是假的,拿來裝飾用,增添恐怖氣氛。
這餐廳的服務小姐可是真的喔!
如果都海盜船上都是這麼漂亮的小姐,我也想去當海盜了!
吃的so so,看在服務小姐分上,就不計較了!
吃完晚餐,在回飯店路上,看到這位年輕人正在抽水煙。水煙曾經是年紀稍大者的專利,但近年來西方很多青年人和未成年人也加入了吸食水煙的大軍。其實水煙煙膏含有與香煙相同的物質,研究證明,抽水煙是有害健康的。
位於上城區Toompea圖姆皮下方的這座自由廣場,於2009年6月23日勝利日揭幕。這個紀念柱是為愛沙尼亞獨立戰爭期間陣亡者興建,愛沙尼亞人民藉此可以紀念所有那些為自由和獨立而戰的人。支柱高23.5米,有143塊玻璃板組成。
廣場上與勝利紀念柱相對的聖約翰大教堂,始建於1862年,在1867年竣工。教堂外觀為新哥德式建築路德教派。雖然已經晚上8點多了,太陽依舊還沒下山!
看完了這麼多精彩又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建築,我覺得塔林是這趟東歐幾個國家中最美麗的一個城市,舊城於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她彷彿如皇冠上的寶石,夢幻的有如童話世界,值得細細再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