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1060813土耳其D10蘇萊曼清真寺_博斯普魯斯渡輪_塔克辛廣場

趁著在土耳其的最後一天,又是在最有歷史風情的伊斯坦堡,一早從下榻的新城區北方Surmeli酒店出發,要去晨跑,用雙腳去感受古城的浪漫與美麗!


從地圖上看,飯店距離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邊距離大概是3.5公里,就決定沿著Barbaros Blvd這條大道,直奔海峽方向。路邊有兩棟漂亮類似雙子星大樓的建築。


清晨六點,在伊斯坦堡新城區的大道上,一切似乎還沒有從睡夢中清醒過來,路上車輛也少得可憐。


跑著跑著,忽然看見小偷,正試圖爬上二樓陽台。駐足一會兒,不覺發出莞爾一笑,這裝置藝術做得還真像!


Barbaros Blvd除了有雙向六線車道外,部分路段還有滿寬的徒步或單車道,讓行人不至於和汽車爭道,可以放慢腳步欣賞周遭景物。


土耳其人不太遵守交通規則,紅綠燈號誌往往只是參考用。更何況一大早的,車輛少,紅燈一樣就大喇喇地闖了過去。


半小時不到,就跑到了海邊的渡輪碼頭。碼頭邊人不多,鴿子倒是不少,正忙著在碼頭廣場覓食。


太陽尚未升起,遠方海天相連之際,泛著朦朧的曉霞,訴說著今天又會是個有陽光的好天氣!


伊斯坦堡自古以來就以其地理上的海峽天險,成為各帝國必爭的軍事咽喉,海邊一門門的巨砲,昂揚的指向遙遠歷史的興衰記憶!


碼頭一旁廣場上的戰爭紀念雕塑,要人民記住革命先賢的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生命,才換得共和國的建立。


土耳其畢竟是個伊斯蘭教的國家,到處都可以看得見清真寺,高聳的喚拜塔更是從遠方就可一眼看到。


一排海鷗的塑像,告訴遊客,伊斯坦堡可是個海洋的城市,不怕狂風巨浪,依然勇敢堅強的挺立喔!


在渡輪碼頭的歷史廣場巡禮一番後,我又原路返回,路上行人車輛還是不多。也許今天是星期天,大家不上班,利用假日多休息些。


6:30迎接我在伊斯坦堡的最後一個日出,溫暖和煦的旭光冉冉上升,美麗的依然讓我悸動。


跑回到飯店後,為了補足跑步里程,我又繼續往前繞去附近的家樂福繞一圈,這間店面不像台灣的家樂福那麼大,當然也還沒開門。


花了一小時,跑了8公里,流了滿身汗,洗個澡再去吃豐盛的飯店早餐,我享受這樣的異國晨跑!


昨天走完了大部分的行程,所以今天算是比較悠閒的行程,早上10點才出發,經阿塔圖爾克橋回到舊城的法提赫以北區(The North of Fatih)。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的伊斯坦堡就是這個區塊,並以其封號「法提赫」為名,亦即征服者。


瓦倫斯水道橋,這是一個羅馬哈德良皇帝時期就完成的高架渠道,大約西元四世紀時期,是伊斯坦堡的主要供水系統,目前保留有921公尺長。


今天早上主要的參觀行程是去參觀蘇萊曼尼耶清真寺,我們下車後用走路上去建在山丘上的清真寺,旁邊就是伊斯坦堡大學。


這座清真寺是蘇萊曼一世任內最大的建案,採用庫里耶(Kulliye)形式興建,庫里耶亦即包含蘇丹陵墓、庭園、清真寺、學校等複合式建築群。


蘇萊曼清真寺是蘇萊曼一世於1550年下令興建,由建築國師錫南花了7年時間完成建造。藍色清真寺是錫南的學生以蘇萊曼清真寺為藍本所建的。


剛進入園區內就可以看到高聳的喚拜塔。清真寺外部共有4座喚拜塔,象徵4位正統哈里發。塔身各有2~3個陽台,總共10個陽台,代表蘇萊曼一世為第10任蘇丹。


入清真寺前,外面一樣有個淨禮池(Baman),讓入內參拜的教徒可以在此做簡單的盥洗清潔。這位土耳其先生很虔誠的脫鞋把腳徹底清洗乾淨。


如同藍色清真寺一般,它的前庭也是迴廊式的拱柱建築,中間的噴泉象徵著天堂中的天河。整個清真寺被看作是天堂的代表。


內院門上則有伊茲尼克瓦片,上面有漂亮的可蘭經文書寫的書法,內容說明清真寺是地上天堂的入口處。


主拱頂有53米高,其直徑為27.25米。在主拱頂內錫南在牆裡嵌入了64個直徑0.5米的瓮,這樣使得整個建築擁有極好的聲學效應。


錫南借鑑了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建造方式,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撐主拱頂系統,此外還有兩個半拱頂和兩扇山牆。此建築被看作是奧斯曼建築頂峰初期的代表作。


有別於聖索菲亞和藍色清真寺的眾多參觀人潮,蘇萊曼清真寺顯得冷清多了,大多是當地土耳其人來參拜。它的內部陳設簡簡單,造型簡約典雅。


出來寺外的庭園,才能感受它的雄偉與莊嚴。乍看樸素,這可是帝國最強大時期在伊斯坦堡的遺產喔!


整個建築群建在複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從這裡可以望向金角灣整個海灣區,視野非常療癒!


這裡是庫里耶複合式建築,外面這個墓園大多是一些王公貴族的墓地。


蘇萊曼一世的陵寢就在這個建築內。蘇丹的家人妻兒也大多安葬在這裡。

陵寢內也開放參觀,不少土耳其民眾或穆斯林會前來參觀或追悼。


棺木旁會有棺木的位置說明和往生者的簡介。


有些棺木的大小不一,甚至外面還會有護欄,以彰顯往生者不同的身分地位。


偉大的帝國建築師錫南有土耳其米開朗基羅之稱,死後也葬在這裡。上圖取自網路,很可惜我事前沒有做好功課,未能去看他安息之地。錫南一生監製321棟建築,在鄂圖曼帝國境內幾乎都有他的作品。


11:40離開清真寺,走下山丘去坐車。路旁看見這棟漂亮的建築,頗有歐洲的風味。


去餐廳的路上,看到另一段瓦倫斯水道橋,這樣的古蹟很有歷史的風味,怎麼拍都漂亮。


中午吃飯的餐廳就在海岸邊,天空和海水呈現出土耳其特有的藍色調,第一次感受到「土耳其藍」的美麗。


中午在一家充滿魚裝飾的餐廳吃魚排風味餐,從餐廳二樓看出去就可看到海邊,景觀還不錯。


餐後搭車到碼頭,準備要來搭渡輪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我們上船的地方是位在阿塔圖克橋和加拉達橋之間的艾米諾努(Eminonu)碼頭。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是歐洲與亞洲之界。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第一關口。


對許多造訪伊斯坦堡的遊客來說,渡輪是遊歷博斯普魯斯海峽不可或缺的行程,就連當地人也非常喜愛。


加拉達橋是連接伊斯坦堡老城區和新城區。橋上還有汽車和電車咖達咖達的奔馳其上。


橋下面是一整排的餐廳,賣著各式各樣的土耳其菜。聽說這裡的烤魚三明治非常有名,只可惜我們跟團,沒有機會去品嘗。橋上面還有不少釣客在釣魚哩。


除了餐廳,聽說還有菜市場,及各式各樣的攤販。漂浮的甲板上還有忙著拍照打卡和欣賞伊斯坦堡風光的遊客。


我們則是悠閒的在渡輪上,聽著導遊的解說,飽覽沿岸各個歷史的景點。


剛開始出現在影片中的清真寺為巴洛克風格的朵瑪巴切清真寺,是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母下令興建,建於1853 ~ 1855年之間。緊接清真寺的就是朵瑪巴切皇宮,由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興建,建於1843~1856年之間。長達615公尺寬的建築在海上觀看顯得格外的壯麗。皇宮完成後僅有6位蘇丹住過,不過70年,成為帝國華麗的句點。


接著來到了唯一開放入住的齊拉岡皇宮(Ciragan Palace),建於1863~1867,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下令興建。當時鄂圖曼帝國蘇丹流行興建自己的皇宮,齊拉岡皇宮是這波掏空國庫的終結之作。


齊拉岡皇宮見證了鄂圖曼帝國的衰敗,阿齊茲一世本人無緣親見自己的皇宮落成,繼位的蘇丹也僅93天就遭到廢黜,最後一切華貴在1910年毀於大火。廢墟的皇宮於1989年為日本財團收購,經改建後,目前開放為飯店,聽說住一晚可不便宜啊。


渡輪開著開著就來到了最富盛名的博斯普魯斯大橋。它是伊斯坦堡第一座懸索橋,也是第一座跨越海峽、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樑,於1973年10月30正式通車,也是土耳其建國50周年紀念。


背倚博斯普魯斯大橋的歐塔寇伊清真寺(Ortakoy Camii)建於1893年,由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興建。新巴洛克風格,採歐風設計,以白色為主要裝潢。


過了博斯普魯斯大橋後,沿岸則是景觀非常優美的高級豪華別墅區,住在山坡上,可以擁有一望無際的無敵海景。


繼續北航來到了第二博斯普魯斯大橋,此橋以蘇丹穆罕默德大橋命名,於1988年建成,也是懸索橋。渡輪將在此折返繞道另一亞洲區的沿岸。

蘇丹穆罕默德大橋西側橋頭有座魯梅利城堡(Rumeli Hisari)。1452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為了圍攻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的堡壘原址上擴建了這座城堡,最後成功圍城,攻下了君士坦丁堡。


渡輪在蘇丹穆罕默德大橋後折返往南續行亞洲區沿岸,沿途有豪華別墅、學校、清真寺和皇宮。


這是庫雷力海軍學院 Kuleli Askeri Lisesi。原建於1800年,目前看到的則是1860年蘇丹阿布多‧麥吉特(Abdül Mecit)重新大規模擴建的樣子。據說格達費也曾在此地唸過書。


亞洲區山丘上的清真寺,喚拜塔林立。


大橋邊的貝蕾貝伊夏宮Beylerbeyi Sarayı,西元1865年建造,專門用來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英王、溫莎公爵、奧皇等,都曾造訪此宮,也作為皇室夏天避暑之用。


海中的這座好像小島的是庫茲塔 Kız kulesi,被暱稱為「少女之塔」,傳說一位預言家預測蘇丹鍾愛的女兒會被大蛇纏死,蘇丹便建塔保衛女兒,不過公主最後還是香消玉殞。


回到艾米諾努碼頭。早上從蘇萊曼清真寺俯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現在則從海上看舊城區的蘇萊曼清真寺,外觀更加清楚。


再看一眼伊斯坦堡最富浪漫情懷的加拉達橋,結束了渡輪之旅。


下午3點,我們來到了今天最後的一個景點--塔克辛廣場。位在伊斯坦堡的貝依奧盧區,是歐洲的新城區,廣場上最顯眼的一個特徵就是共和國紀念碑。


此紀念碑建於1928年,紀念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塔克辛廣場常有抗議事件與遊行,因緊鄰購物天堂的獨立大街,抗議與玩樂互不干擾成了最大特色。


獨立大街上有著全球第二古老的電車,僅次倫敦地鐵。可惜,部分路段目前正在整修。


獨立大街舊名佩拉大道,1923年10月29日,為了紀念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勝利,土國政府宣告將這條街改名為獨立大街。


鄂圖曼帝國時期這裡是各國大使館所在地,並有天主教堂、希臘正教聖三一堂、猶太教、清真寺等不同聚會場所,加上歐洲各國設立的學術機構,形成大道上精緻壯觀的石造建築群。


改為獨立大街後,各國使館隨首都遷往安卡拉後,獨立大街變成行人徒步區,精細雕刻的石造大宅改建為精品店、書店、劇場、酒店等,即使非假日,這條街上仍然擠滿各國觀光客,人潮始終川流不息。


甜點店所陳列販賣的商品,簡直讓人垂涎欲滴,龍鬚捲、烤布雷、布丁蛋糕等都讓人駐足良久,食指大動。


土耳其紅茶(Black Tea)最負盛名,這間始於1864年的店則是導遊推薦,就買罐回台灣品嘗看看。


土耳其盛產番茄,產量多到可以曬乾。馬鈴薯則是好大一顆,做成的沙拉看起來也很吸引人。


土耳其為了反恐,防止恐怖分子製造事端,連我們進百貨公司逛都還得安檢哩!


其實是外頭天氣熱,我們趁機躲到百貨公司來吹冷氣,順便上免費的廁所。Baby還趁機刷卡買了雙Sketcher的鞋子。


在伊斯蘭的國度,難得保留有一間天主教的教堂,在獨立大街上顯得更為不易。


晚上7點我們搭車前往阿塔圖克機場,夕陽西沉,彩霞灑落,將博斯普魯斯海峽染成金黃,伊斯坦堡的美將深植我腦海!


歐洲與亞洲、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麼矛盾又協調的各種文化,激盪交融出伊斯坦堡這座複雜又瑰麗的城市,希望還有機會可以再遊此地,一睹妳美麗的容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