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1140325訪海岸三雄老大新港山

 

圖片取自網路。
新港山是海岸山脈的最高峰,與八里灣山和都蘭山並稱海岸三雄。也是台灣五頂峰之一。老二和老三已經拜訪過,新港山則一直未能成行。因為它高1682公尺,山勢陡峭,且常受太平洋海風的影響,步道常常泥濘濕滑,不是很好爬。剛好有連續幾天的好天氣,我估計步道應該比較沒那難走,決定今天就去拜訪它。

網路google map導航可以設定"豐南部落產業道路",在台23線約7公里處左轉石門橋,不久就可以看到吉哈拉愛橋,附近找停車位,就可以準備起登。

吉哈拉艾位於花蓮富里鄉豐南村,吉拉米袋部落。「哈拉」指的是喜歡生活在乾淨水域的「台東間爬岩鰍」,又稱「日本禿頭鯊」或「和尚魚」。吉哈拉艾的意思則是有很多「哈拉」的地方。2012年結合居民、學術團體和公部門的力量,推行友善環境的生活與耕種方式,花蓮縣政府將此區包含水圳、梯田、果園、聚落、河川、山林等地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多方持續努力之下,不僅種出可口的「哈拉米」,更獲選為「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在橋的右側產業道路前行,左邊即是石厝溝溪。

約150公尺後看到部落接的水管,即可沿著水管前行。

不久即可見應該已經廢棄的引水道,就可以下切石厝溝溪。

沿著溪邊攀爬岩石而上,這段路很像太魯閣的砂卡礑步道,大山大水很漂亮,真想就此停下來不走了。

不久在溪邊步道旁,竟然發現有血藤花,真是太令人驚艷了,能在野外看見它綻放美麗的花況!

這樣的美景是不是很療癒啊!看到溪中的大石頭就可以準備切回不到了。

其實海岸山脈的步道特色就是比較濕滑泥濘,如果是下雨過後,個人不建議來爬來爬。否則,最好可以穿雨鞋來!

因為新港山不好爬,所以不是熱門的路線。像我今天在非假日來,上山下山就我一個人而已,整個就是包場。所以步道上結了很多的蜘蛛網,我全程幾乎都拿棕梠葉或小樹枝揮舞,將我前方的蜘蛛網清除。

海岸山脈盛產黃藤,它的枝葉長滿了針刺,在步道上行走要很小心,不要被它給刺到,或者把登山衣褲給勾破了。

海岸山脈的第二個特產就是沿途長滿了九芎。因其樹幹光滑,所以連猴子不愛爬,又稱猴不爬,樹上也可見許多種類的附生植物。

在比較溼滑或陡峭處,也架設有簡易的拉繩可供輔助攀爬用。為了安全起見,我下山時,只要有拉繩幾乎都會使用。

8:30來到了帆布營地。如果安排兩天一夜的,可以在此紮營。

因為環境潮濕,所以不時可自在石頭或腐木上看見這樣美麗的青苔,有時就像是一片軟綿綿的地毯,讓人想躺下去!




8:40來到了牛樟悲歌區,因為20年前這一帶的牛樟遭到山老鼠的盜伐,看到很多斷頭的牛樟樹,樹幹上還釘著林務局處理的告示。

今天沿途還是看見不少盛開的阿里山根結蘭,療癒了登山客疲憊的身心!

8:50來到了麥飯石水源區,是一個不錯的休息補給點。這裡要沿著布條往河床下游走一段。


在河床走一段後,可以看見上岸的布條,溪旁一棵大樹上釘有往中溝的紅字。


河床上岸後,就是最後一段攻頂的過程,可能是去年康芮颱風的侵襲,沿途有非常多的斷肢倒木橫亙在步道上,小心行走,別被絆倒了!

登頂前,還有一段箭竹海要游。

10:15終於登頂新港山。山頂只有兩個不是很完整的基座。建議有關單位可以重新安置,畢竟是海岸山脈最高峰。因為東側靠海岸部分為阿美族麻荖漏部落,因此亦稱麻荖漏山。麻荖漏也是成功鎮的舊稱,阿美族語,意為烤乾、枯乾之地,日治時期麻荖漏改名新港,麻荖漏山也跟著更名為「新港山」、「新港大山」。

東側靠海岸部分因為有雲霧遮擋,無法看見太平洋。下方就是台東縣成功鎮。

6:45起登,13:13回到吉哈拉愛橋,來回約12公里,耗時6:30。整體而言,路跡還算清楚,沿途布條也多,但還是建議能準備離線航跡圖,以備不時之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