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1140409杜巴廣場和猴廟



因為台灣沒有直飛加德滿都的航班,所以我搭國泰航空13:20飛15:25到香港,19:05轉機21:45到加德滿都的飛機。出機場時已經是11:10分PM,Backpacker Trek & Expedition旅行社派了Amit嚮導到機場大廳接我。

一下飛機,我就先將事先上網填好的落地簽資料拿去移民官那繳費,30天費用為50美金。之後直接先到換匯處以1:136換100美元的尼泊爾盧比。再到Ncell攤位去買了28天20GB的600NPR網路和100NPR的Sim卡,實在很便宜。


11:30PM抵達旅行社配合的飯店,嚮導直接送我到入住的Hotel Lo Mustang。因為加德滿都慢台灣2小時15分,所以實際上已經很晚了。


飯店其實還不錯,Google上寫是4星級,只是一進房間就覺得脂粉味很重,印度、尼泊爾很喜歡使用這樣的香味,我則對這樣的味道覺得很反感。


昨晚睡前吃了一顆抗組織胺,讓自己能夠比較好入睡。但是早上6點左右就又起床了,沒辦法,生理時鐘已經習慣了這時間起床。6:40去餐廳好好享用早餐,中式、西式和尼泊爾的傳統飲食都有,還算豐盛。


在餐廳也愈見好多台灣的旅客,他們大多已經走完ABC了,幾乎都是一團十幾個人的大團體,大家有說有笑的,讓我有些羨慕,畢竟我只有一人獨旅。

10點,旅行社老闆Rajesh到飯店來。我先將(總費用1600-訂金575=尾款1025美金)尾款繳給他,他並和我核對我的裝備清單。旅行社有提供睡袋,我以為他們會在每個山屋提供我睡袋,但老闆說只提供睡袋,但是我必須自己背。由於我沒有請Porter(費用要USD$280),我又只有背剛好裝滿的40公升背包,根本放不下另外2KG左右的睡袋。加上走Cho la pass隘口大一段需要有Crampons冰爪,我只好請Rajesh幫我代買一雙USD$20的冰爪,然後我請Amit額外幫我背將睡袋和冰爪,結束後我會額外多給他100美金和小費。

因為嚮導晚上12點才會來帶我去搭夜巴,所以我有幾乎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到市區逛。因為我住在Thamel塔美區,決定走路去不遠的市區。尼泊爾也是落後的第三世界,基礎建設非常的落後,馬路上坑坑洞洞的,隨意就在整修。


馬路因為沒有錢拓寬,所以道路非常的狹窄,各種電線交錯,交疊的比蜘蛛網還要密集。

10分鐘後來到了Thahiti Chowk,這是斯瓦揚布拿寺的仿製品(下午去)。雖然斯瓦揚布拿寺離加德滿都市中心並不遠(3公里),但因為地處山丘上,得要爬上好幾百層階梯才能夠到達。為了能讓老弱婦孺也能參拜,才建造這座位在市區內的佛塔。

我首先來到杜爾巴廣場(Durbar Square),Durbar 的意思是宮殿,所以又稱為王公廣場。廣場始建於1300年前的李查維王朝,由50多座寺廟和宮殿所組成,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廣場採開放式,直接和周邊街區相連,有幾個入口,入口會有個小亭售票,入內參觀要買1000盧比的門票。

巴山塔布廣場,原本是王室豢養大象的庭院,因為這個廣場就是一般市民每天往來生活的地方,所以除了有許多宮殿和寺廟,也有不少販賣手工藝品的市集,對神像紀念品有興趣者,可在這裡尋寶。

2015.4.25年尼泊爾發生7.3強震,很多寺廟建築因此倒塌或受損,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幫尼泊爾做基礎建設和援助重建,中尼友好,難怪這次在EBC路上看見好多中國人來健行。

這座白色的歐式建築Gaddi Baithak,是當初英國統治尼泊爾時所興建的皇宮,作為覲見廳,是皇室接待外賓之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馬拉王朝在盆地分裂為3個王國後,各個國王相互較勁,分別建立皇宮與寺廟,形成了三個杜巴廣場,這裡是加德滿都市政廳屬的哈努慢多卡杜巴廣場保存計畫辦公室,有點類似遊客中心,內有供觀光客用的廁所可上。廣場上的皇宮,就是哈努曼多卡宮,因印度教的猴神哈努曼而得名,Dhoka是門的意思,曾是尼泊爾王室的居所。另外兩個分別是帕坦(Patan)和巴克塔普爾(Bhaktapur)杜巴廣場。

這是17世紀末馬拉王朝國王所興建,祭祀毗濕奴的神廟,寺廟西側的毗濕奴座騎伽魯達Garuda(印度神話的神鳥)像,對面則是瑪珠德瓦廟。

由兩座石獅子守護的入口,就是廣場上最著名的活女神廟。這裡就是女神庫瑪莉化身的少女居住的地方。庫瑪莉事由大女神杜家Durga或尼泊爾王國的守護神塔雷珠女神Taleju及密宗女神Vajira Devi所轉世。

映入眼簾的是庫瑪莉廣場的中庭,被木雕窗戶和陽台的3層樓建築所包圍。庫瑪莉必須出生於佛教徒中僧侶階級的釋迦家族,在初經來潮之前沒有受傷或生病,經過層層考核和篩選而產生。候選人會逐一被送往三靈塔(Talejn Temple)過一夜;塔內放滿駭人的骷髏頭或是血淋淋的牛頭和各種恐怖的面具,候選女孩若於翌日仍能面無懼色出塔,便為真命女神。女孩獲選後要離開父母,學習當女神應有的舉止。平時生活在女神廟,為民眾治病、祈求願望達成或占卜。帕坦、巴克塔普爾或其他城市也有女神。女神的任期到第一次初經為止,退休時可得到豐厚的財物,但因在任期間養尊處優,一般尼國男子通常不敢娶她們,命運仍是很可悲,堪稱尼國奇風異俗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2008年廢除君主制度後,活女神存廢則一直存在爭辯。

我們很幸運約在上午11點,等候到女神出現在三樓的窗邊替大家祈福,她面無表情,不可言笑,大家也必須合十問訊,並且禁止對女神拍照。


廣場內的建築以有著細膩的雕刻著名,尤其以精緻的木雕窗框最令人嘆為觀止。

從杜巴廣場往東北方步行約200m左右,就可來到黑拜拉佛Kala Bairav的因陀羅廣場(Indra Chowk),這裡給人一種自中世紀時期以來就沒什麼改變的感覺,道路兩旁有著格子窗戶的民宅,販售著日用品、衣服等,是加德滿都市民生活的日常。

黑拜拉佛石像則是濕婆神10種化身之一的恐怖之神。這尊神辨識度很高,專門懲罰壞人,腳下踩一個人的屍體,手上揮舞著大刀,一手提著剛砍下來的人頭。眾人相信如果在黑拜拉佛面前說謊話的話,會立刻死亡,所以警方會把嫌犯帶到這裡來,要他們坦白說實話。

在黑拜拉佛石像南邊有馬拉國王立柱,立於西元1670年。國王的身旁有妻兒的配辦陪伴,立柱的下方是杜兒巴廣場鴿子密度最高的地方,隨時有可能遭受鳥糞的襲擊,慎入啊!

馬拉國王立柱旁則是瑪珠德瓦廟(Maju Deval),馬拉王朝時由巴克塔普爾的皇太后所建而成,又稱太后廟。9層高的基壇上聳立著3層高塔,地震中曾傾倒,現已修復。寺廟前原有象徵濕婆信仰的白色塔廟也在地震中倒塌,則仍在修復中。

下午朝西北方約2KM的斯瓦揚布納特佛塔Swayambhunath Temple前進,會經過毗濕奴馬蒂河(Bishnumati),這可是尼泊爾的聖河,可是河水汙濁,河道充斥著塑膠垃圾,是不折不扣的臭水溝呀!

從遠處就可以看見佛塔聳立在鬱鬱蒼蒼的山丘上,據傳加德滿都還是湖泊的時候,佛塔就已矗立於山頂,可說是喜馬拉雅地區最古老的寺廟。

前往寺廟的山區道路,兩旁則是到處丟棄的垃圾,在佛教聖地,令人不忍卒睹,畢竟這還是第三世界地區。

 

約12點整,來到了佛塔的入口。


佛塔又稱為四眼天神廟,因為入山口前有許多的猴子在此生活,所以又稱為猴廟。據稱牠們是文殊菩薩的頭蝨所變。成群的猴子,無視於成群的觀光客,會毫無懼意的索食。不過,我覺得比高雄柴山的獼猴要斯文的多了!


神仙都居住在高處,所以我們也要往上爬365個階梯才能到達天神廟,中途還必須先買入場費200盧比。

佛塔是覆缽式的圓塔,不過佛塔直徑只有20米,塔高10米,四壁各繪一對佛眼。而眉心之中另繪上第三隻眼睛,象徵無上的智慧,參透世情。至於像問號的鼻子形似尼泊爾數字一,象徵和諧一體,四方佛塔上蓋有十三層的圓錐體,意為十三層天界,最頂的傘蓋則象徵涅槃。

佛塔正面放置著巨大的金剛杵Dorje,是真言宗所用的一種法器,用來破除癡愚。

面相金剛杵的佛塔側壁,則有一尊佛教正神大日如來向。相傳遠古時,加德滿都是⼭⾕裡的⼀個⼤湖,原始七佛中的毗婆屍佛(佛教認為釋迦牟尼的前七世都是佛,毗婆屍佛是前世七佛中的第⼀位佛),曾在此投下藕根,預⾔這裡將會⻑出發光的蓮花,湖⽔將變成富饒的⼟地。後來,湖裡果然⻑出會發光的蓮花,因⽽此地取名為"斯⽡揚布"—⾃體發光之意。

傳說⽂殊菩薩聽⾒此事,特地從中國五臺⼭趕到此處。⼀⾒蓮花,⽴刻感知蓮花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花中有⼀座會⾃體發出光彩的⼤梵天佛像,所以取出神劍,將⼭劈開,讓湖⽔流泄,使湖泊成為富庶的盆地,⽂殊菩薩得以與⼤梵天神像相會,同時也解決了⼭⾕⼈⺠交通往來及耕地稀少的問題。***取自網路

佛塔正前方的兩側有著印度風格的錫卡拉式Shikhara佛塔,也成為斯瓦揚布納特寺給人獨特印象的要素。在尼泊爾,有屋頂、四四方方的寺廟是尼泊爾傳統的廟宇;白色粉刷的建築則是藏傳佛教的建物。所以尼泊爾在宗教上是印度教、藏傳佛教和佛教的綜合體。

繞行佛塔時要順時鐘方向,因佛陀的弟子以右肩朝向佛陀表示敬意,往右繞行也是原始佛法的作法。


上面也賣有很多的佛像、佛珠、面具、工藝品和喜馬拉雅山各山頭的風景畫,每幅畫作中的山川河谷和健行旅人,都令人心嚮往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