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1140424D17: Buffer day(緩衝日) in Kathmandu (1338m)

雖然參加旅行社EBC+Gokyo行程是18天,但扣掉前後各兩天的飛機與準備,實際上真正走大概是14天。由於我幾乎沒有Delay行程,所以今天原本預定是Buffer Day的緩衝日,就變成了多出來的一天,我可以好好休息或再逛一逛加德滿都。
 

7點準備去飯店餐廳吃早餐時,突然在電梯遇見熟悉的面孔,原來是慈濟的林碧玉副總。後來在用餐時,看見她率領一群慈濟的幹部,跟當地官員討論,如何蓋學校和職訓,要讓街上的乞童回到教室,用教育翻轉佛陀的故鄉!慈濟用軟實力支持、幫助尼泊爾,讓尼泊爾可以自立自強,我覺得更勝中國的一代一路硬體建設啊!

老婆看我PO的早餐圖,說我狂吃蔬菜優格喔!其實,健行兩周以來,蔬菜攝取量嚴重不足,回到現代文明地方,當然要好好補充纖維素,讓腸道保持通暢啊!

早上正在想說不曉得怎麼去?另外三個世界文化遺產:Patan帕坦、Pashupatinath 帕斯帕提納寺(也就是燒屍廟)和Boudhanath stupa 博拿佛塔。到櫃檯去問看看怎麼走?櫃檯小姐說可以幫我找一個導遊帶我去,費用6000盧比。太好了,我一口就答應,立刻出發。

7年前到印度去佛陀故鄉朝聖,就覺得印度交通好亂。我看尼泊爾和印度這兩個兄弟的交通幾乎一樣,每個人都是有洞就鑽,先搶先贏的貪小便宜心態,因此幾乎常常造成塞車!

第一站先到帕坦王宮。尼泊爾在12~18世紀的馬拉王朝(Malla Dynasty)時期,最有名的國王賈亞斯提‧馬拉(Jayasthiti Malla)將加德滿都谷地分封給他的兒子們。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其中最繁榮的王國有三,分別是加德滿都(Kathmandu)、帕坦(Patan)和巴克塔布(Bhaktapur)。他們有其各自的皇宮(杜兒巴)廣場,廣場上豐富的神廟和皇宮建築就是他們彼此角力的縮影。帕坦的杜巴廣場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的雕塑⽽聞名,是⼀個歷史悠久的聚會場所。這裡也是尼泊爾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我好像走進了時光機器,飛進人家17世紀的生活裡!


買了1000盧比的門票後進入園區,首先是桑達里宮院門口,雖不能入內參觀,但是外面有三座石像,光這三個石像就非常有故事:上圖右邊的是猴神哈努曼(Hanuman),左邊是毗濕奴的化身獅人那辛格(Narsingha)。

哈奴曼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解救阿逾陀國王⼦羅摩之妻悉多,與羅剎惡魔羅波那⼤戰。羅摩是⼤神毗濕奴化⾝。羅摩之妻悉多⾮常美麗,被楞伽城⼗頭魔王羅波那⽤計劫⾛。羅摩在尋妻途中助猴王須羯哩婆奪得王位。猴王派⼿下⼤將哈努曼,隨羅摩去尋妻。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燒楞伽宮,盜仙草,終於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胡適認為《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孫悟空不是國貨,原型就是取⾃哈奴曼。

印度教⼈為什麼對神猴如此虔誠供奉,⼜是如何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向他祈求保佑的?傳說在⼀個星期⼆的早上,哈努曼覺得餓了,他來找羅摩的妻⼦悉多要吃的東西。他看⾒悉多的頭髮分縫處塗有紅顏⾊,便問其原因。悉多告訴他說,假如⼀個⼥⼈想要她的丈夫健康⻑壽,就⼀⽣都會塗紅顏⾊。哈努曼想,那我要是把全⾝都塗上硃砂不就能讓我師傅羅摩永⽣不⽼了嗎?於是他把⾃⼰全⾝都塗成了紅⾊,去⾒羅摩。從此,⼈們就把硃砂溶解在油中向哈努曼進貢。給哈努曼塑像塗硃砂的儀式就叫做"給哈努曼穿⾐服"。所以哈努曼總是渾⾝紅彤彤的。⼈們供奉哈努曼,⼀⽅⾯是祈求本領⾼強的哈努曼幫助他們戰勝困難,⼀⽅⾯是由於羅摩曾經許諾過,只要向哈努曼進貢硃砂和油,羅摩就會保佑他的願望實現。 ****故事取自網路


上圖為廣場拍攝放大,下圖取自網路,雕刻於約12世紀孟加拉地區即波羅王朝統治時期。
第二尊是毗濕奴的化身獅人那辛格(Narsingha),維基譯作那羅僧訶(Narasingha,人獅),印度教所崇拜的大神毗濕奴十大化身中的第四個化身,即半人半獅,曾經消滅阿修羅王金席。

金席與孿生兄弟金目在人間胡作非為,毗濕奴化身為野豬(婆羅訶)打敗金目,但金席的兒子普羅訶多,不顧生死,非常篤信毗濕奴。所以金席蒙梵天恩諾:"不論是人是獸,從內從外,白天黑夜,無論使用任何武器",都不能傷害他。他有恃無恐,大鬧天上人間。一天,金席以腳踢一根石柱,問普羅訶多:「如果你的神無所不在,那他也存在於這石柱之中麼?」毗濕奴當即化身獅人,從石柱中出現,於薄暮時在門檻前,將他抓起來放在大腿上開腸剖肚,沒有違反梵天承諾地殺死了金席。*****取自維基*****

上圖則是象神甘尼許(Ganesh),我旅行社的老闆就叫做Ganesh。印度是個萬物皆神祇的國度,據說有三億三千三百萬個神,連神要出名都不容易。象神甘尼許(Ganesha)除了象頭人身的辨識度高外,最主要是象徵智慧、財富、美滿和幸運,幾乎涵蓋人生所有美好的祈願。

象神甘尼許是印度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毀滅神濕婆Shiva和守護神毘濕奴Vishnu)之一的濕婆(Shiva)和雪山女神帕爾瓦蒂(Parvati)的兒子。只是帕爾瓦蒂是在濕婆外出苦行之後才生下甘尼許,所以濕婆並沒見過兒子甘尼許。直到多年之,濕婆返家要入內,卻在門口受到甘尼許的阻擋。因為當時帕爾瓦蒂正在沐浴,沐浴之前特別交代甘尼許不能讓人入內。忠實執行母親命令的甘尼許卻激怒一無所知的濕婆,兩人大打出手,既是創造也是毀滅之神的濕婆,竟然砍下甘尼許的人頭。之後,傷心欲絕的母親帕爾瓦蒂要求濕婆必須讓兒子甘尼許死而復生。於是濕婆求助守護生命的另一個主神毗濕奴(Vishnu),毗濕奴告訴他,外出去砍下第一個生物的頭,然後移植到甘尼許的身體,他就可以死而復活,而濕婆遇到的第一個生物就是大象。之後為了補償,濕婆讓象頭人身的甘尼許統領侍奉濕婆的眾神,所以甘尼許得到眾神的幫助,就有排除一切障礙的能力。***取自網路

整個杜兒巴廣場的主要建築,都位在這條道路的兩側,相當聚集。道路的東側(右)主要是王宮的建築,西側(左)則是一幢幢古廟。那辛格神廟的前方是馬拉國王立柱。這位國王在位期間,帕坦王國的國勢達到顛峰,深受人民愛戴。國王坐在蓮花座上,後面有眼鏡蛇保護,蛇頭上還站著一隻銅鳥。有一說是,只要銅鳥在,國王就會再回來。因此這個立柱所面對的皇宮,有一扇門窗總是保持開啟的狀態。

另一立柱上方則是馬拉王后的雕像,頭上雖然沒有銅鳥,但是鴿子會自動飛過去,頭上或手上隨時都有不同鴿子站立。

廣場最精華部分就是皇宮,目前是帕坦博物館。這就是入口處。


博物館內的館藏古物。


博物館內牆壁或柱子上充滿了精美的木工雕刻。


廣場中有一曼加池(Manga Hiti),至今仍為居民的取水處。

第二站來到了燒屍廟,其實就是印度瓦拉納西的縮小版。這裡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入門票一樣要1000盧比。

進入管制口後,是一條長長的表參道,兩旁販賣著各式各樣印度教的宗教藝品。




再往前走,進入眼簾的是又髒又臭的是所謂的聖河--Bagmati巴格瑪蒂河,河的右岸是參觀旅客和家屬與祭司對家屬懷念所舉行的宗教儀式,左岸則是整排的河階火化場。


東岸階梯上是一座公園,附近有有十幾座白色石造舍利塔神龕,我走上白頂舍利神龕後上方的觀景台,從這裡可以眺望對岸的帕斯帕提神廟及神廟東門外聖河畔的「火葬河壇(Ghat)」。

傳統上尼國人都會將奄奄一息的垂死親人送往巴格馬提河畔,待其嚥下最後一口氣,家人會趕快將往生者遺體清洗和包裹,準備抬去火化荼毘。

做完宗教儀式後,一路抬往火葬河階的火化台。

火化台上預先準備好的營火。下方空隙處則是點燃營火的火把放置處。

點火儀式會由長子手持火把點燃。

火把最後放入營火木頭底下,由下往上燒。

旁邊會有專人幫忙翻攪,以加速火化。整個火化過程大約3-4小時。

火化完成後,燃燒完的骨灰和灰燼就會撒入河中,⽽這條尼泊爾的聖河,最後會一路流往印度匯入恆河,這是印度教徒最終的歸宿!眺望著一場又一場的葬禮和火葬進行,讓我對生死輪迴、不造墓的印度教徒的生死觀更有體悟。


最後來到了博拿佛塔(Buddha Stupa)被認為是佛教徒的瑰寶,最早建於公元6世紀,時過近千年,當今仍然被努⼒⽤⼼地維護著,塔⾝總是潔⽩如蓮花一般!佛塔⾼達36米,代表著佛陀至高無上的智慧與境界。塔⾝四面有佛陀的眼睛,能夠保護眾生,並帶來平靜和幸福。

此處自古就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朝聖地,中國武力併吞西藏後,這裡更成為全球少數的西藏文化中心。1960年代許多逃亡的西藏人開始在這裡定居,僧院、住宅和地毯工廠開始出現。從前串聯加德滿都和拉薩之間的跨喜馬拉雅商貿十分頻繁,來自西藏的信徒商人一定會來到這裡,感謝能夠平安越過喜馬拉雅,回程時也會再度到此祈求旅行的平安。


進入須買400盧比的參觀費。映入眼簾就是超大的佛塔,四周被販售西藏骨董品等針對光客而開的紀念品店,以及為信眾而開的線香、祭祀用品專賣店所包圍。還有一些咖啡店可以休息。

由此處還可以上去二樓。

最下方的根基有147面牆壁,每一面牆各自有4個或5個轉經輪。每個轉經經輪都刻有"嗡嘛呢唄比哄"六字真言。信徒以順時針方式繞塔。

今天天氣很熱,我走一圈就覺得很累了,有位西藏僧侶還用五體投地跪拜的方式繞塔,令人佩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