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1070213印度朝聖D13--新德里博物館_歸程

今天是在印度的最後一天,行程僅剩下到德里博物館去參觀。再次體驗異國的文化差異,印度的遊覽車在司機和乘客區之間有一道門隔開,據說可以防止緊急煞車時,人員或東西會往前衝到司機區去。


印度國家博物館位於新德里,於西元1960年在現址成立,是印度境內最大、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擁有將近二十萬件印度及外國的藝術品。


一踏入博物館大門就是一套安檢設施,隨身物品須放置於履帶通過X光掃瞄,參觀人則分男女通過金屬探測器,由個別的入口進入。這是在印度生活的慣例之一,在離開博物館前,還得再經過一次安檢,這倒是在印度別處少見的,據說是怕參觀民眾順手牽羊。


印度的主要信仰是印度教,而印度教又是一個非常多神明的宗教,所以博物館內廊道的兩旁展示了很多印度教傳說的雕像。


博物館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築,整個規模沒有很大,走過長廊可以看到中庭的噴水庭院。




上面兩尊都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的毗濕奴。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濕奴,甚至說佛教的釋迦佛也是毗濕奴的第九個化身。



我們是佛教的朝聖團,當然對佛陀的雕像或相關物品比較有興趣,也是此次參觀的重點。



走進展覽廳,眼前這座柚木的佛塔正是展示佛陀的22塊頂骨舍利。


在塔座的兩邊放有這裝盛佛骨舍利的小石罐。這些舍利子由印度考古人員於1972年在印度西北部靠近尼泊爾的一座古塔中挖掘出來。這個地方是我佛釋迦牟尼佛的釋迦族所在地。


按佛經記載,當年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其舍利子分成8份,其中一份送還給釋迦族(釋迦牟尼佛所屬的印度種族)的族人所在國迦毗羅國的國王。


1898年,英國人佩普(Peppe)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碧波羅瓦(Piprahwa)考古挖掘,發現舍利盒, 其古印度文銘刻大意是「此乃佛陀舍利聖盒,留與釋迦族人供養」。

舍利子當時被送到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建塔供奉於曼谷金山寺(皇家寺院)。目前在此供奉的則是1971~77年印度考古所出土的。

有晢法師帶領我們繞行佛陀的舍利塔,可以在這麼進的距離,親眼看見佛陀的舍立,感覺佛陀就在我們身旁,這是多麼殊勝的恩典啊!

拜交通發達所賜,我們才得以輕易經由朝聖團來到印度,我們比起法顯、玄奘等先賢高僧,實在太幸運了。感恩佛陀為世人留下這麼好的法,指引眾生走向解脫之道。

參訪後,我們真的是正式結束朝聖之旅了,心中充滿了正的能量,也有滿滿的感恩與不捨之情。

結束德里博物館的行程,我們就直接到機場。13天的朝聖旅程,倏忽即過。這個充滿驚奇與不可思議的印度,希望能再有機會來領略她的神秘與美好。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1070212印度朝聖D12--阿格拉之泰姬瑪哈陵_印度門

聖地的朝聖之旅結束後,今天即將要來參觀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泰姬瑪哈陵。導遊幫我們在遊客中心買了門票後,團員們分批搭乘接駁車前往入口大門。


園區十分廣闊,外國遊客大多會搭接駁車。據說外國遊客買門票的價格是1000盧比,內含接駁車費用。印度本國人門票僅要40盧比。


早上8點整來到了入口處,雖然園區主人早已杳然離去,紅磚色的城門建築和門口警衛,依然讓人感覺到古帝國時期皇宮禁衛的森嚴。


經過城門入口後,得經過安檢的手續。導遊一直提醒大家不要帶大包包,有個小腰包可以裝錢包、相機和礦泉水即可。我們來得早,又是假日過後的星期一,所以安檢時沒有遇見長長的人龍。


經過安檢後,順利進入前庭區。信步走向主體建築的大門,兩側整齊對稱的廂房建築,好像站立挺直的儀隊士兵歡迎遊客的到來。


走過前庭後,右手方即可見到整個進入泰姬瑪哈陵區的正門。正門建築上方有一排白色的小圓頂,總共有十一顆。


從前庭遠處看正門上方,其實是有兩排的小圓頂,所以總共是22顆,每一顆代表一年,說明泰姬瑪哈陵總共花費了22年的時間才完成建造。


解說的紀念碑文,描述了故事的由來和整個興建的過程。


走過正門,正式進入了園區的蒙兀兒花園。這是一個由成吉斯汗後代入侵印度所開創的政權。1526年帖木兒帝國的後裔──巴卑爾,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了蒙兀兒帝國。


進入正門後,映入眼簾的就是這美輪美奐的泰姬瑪哈陵。而故事主角則是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任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慕塔芝‧瑪哈,他們在一個皇室舞會中邂逅,兩人相戀後結為連理


入正門的左方長廊走到底是可以上廁所的洗手間。長廊內有印度教建築的主題展覽。導遊在此讓我們自由活動,結束後也在此集合。


再偉大的建築,如果失去了故事,也會黯然失色。話說沙賈汗和慕塔芝‧瑪哈兩人感情非常的好,沙賈汗無論是在皇宮內或是馳騁沙場,慕塔芝‧瑪哈始終形影不離,陪在身邊。


在兩人相識19年期間,瑪哈一共為沙賈汗生下8男6女,最後在軍營中難產而死。天哪!這也太恩愛了吧!總共14個愛情結晶耶!


更難能可貴的是,沙賈汗對已經生產過14個小孩後的瑪哈,可能身材皮膚早已變形,人老珠黃了,可是國王對她依然疼愛如昔,這樣的男人真的是太令人佩服了!


也因為這樣堅貞的愛情,讓瑪哈在臨終前向沙賈汗要求終生不得再娶,並要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時,這個男人一口答應了,並信守了他的諾言。


來到陵寢前,回望正門,皇家花園氣勢非凡。沙賈汗果然終其一生沒有再娶,同時自 1631年起花了 22 年時間,耗資4千萬盧比,徵招了 2 萬名工匠,完成了這座令世人驚奇的白色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也為傳誦後世的愛情神話留下見證。


傳說沙賈汗為了讓泰姬瑪哈陵是獨一無二最偉大的建築,他將參與建築的頂級工藝師斷了手腳,讓他們無法再替任何人打造更漂亮的建築;並且賜死負責建造與規劃藍圖的總建築師。沙賈汗也答應建築師死前兩個願望:在此絕美建物裡睡上一晚,並葬在這裡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故事總是要如此鋪陳才會顯得精彩,不過就像印度神話一般,聽聽就好。


陵寢兩側各建有一座清真寺,左側是可做為實際禮拜的場所,右側則純粹是為了建築上的視覺平衡所建,並非真的清真寺。



泰姬瑪哈陵建築的材料是從印度各地和亞洲來,以逾1千頭大象運送這些建築材料,綠松石來自中國西藏、青金石來自阿富汗、水晶和翡翠來自中國,碧玉來自印度的旁遮普邦、檀香和紅寶石來自印度南部四邦、孔雀石和琉璃來自緬甸、象牙和白玉來自泰國、藍寶石來自斯里蘭卡、瑪瑙和黑曜石來自阿拉伯、珊瑚和螢石來自波斯、黃金和白銀來自朝鮮、綠寶石和鹿角來自越南。(碑文紀載,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陵寢內部不能拍照。參觀完陵寢後,走出外面的廣場。仔細看這四根高聳的喚拜塔,是否真的有向外12度的傾斜?據說當初在設計時,為了確保主體安全,四根塔柱都是向外12度傾斜,即使地震倒塌也不會壓到陵寢主體建築。


泰姬瑪哈陵是建築在恆河的最大支流亞穆納河旁,聽說印度當局擔心氣候變遷的暴雨,在不確定的將來會侵蝕掏空泰姬瑪哈陵的地基。


遙望河對岸的場址,據說沙賈汗有意在亞穆納河北岸用純黑的大理石替自己建一座陵墓,中間以白色和黑色大理石橋連接,與泰姬陵遙遙相對,但最後被篡位的兒子打斷了計畫。


1983年泰姬瑪哈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並被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接著搭車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它有兩千五百多萬人口,是印度的經濟和行政中心,交通非常繁忙與擁擠。雖是首都,但是在一些公園街角還是可見隨地大小便,整體的文明素質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遊覽車進入新德里市區,又被這裡的交通警察給攔下來開單了。導遊說,掛其他邦車牌的車子進入新德里常常會被攔下,感覺像是繳保護費一樣。


新德里市區最醒目的就是這印度門(India Gate)。印度門建於1921年,高42米。它是由紅色砂岩和花崗岩建成,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為英屬印度而喪生的90000名不列顛印度軍隊士兵。


印度門可說位於新德里的心臟,許多重要的道路從這裡向外放射出去。


寬廣筆直的大道,花木扶疏,整齊的景觀,企圖營造有歐洲街頭景觀的味道。



今晚住宿在ITC Dwark Welcome Hotel五星級的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