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1070204印度朝聖D4--正覺大塔八關齋戒_各國佛寺_七週聖地

來印度朝聖之旅的行程還真的是滿硬的,昨晚David已經預告今天的行程,又是4點起床,得走路到正覺大塔去做八關齋戒,回來才吃早餐。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在家眾也能種出世解脫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須一天一夜離開家庭,到僧團去居住,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關」是「禁」的意思,就是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也就是關閉殺、盜、婬、妄語、飲酒、塗香油和舞伎、臥高床、非食時等八種罪過,使之不再犯,稱為八關。「齋」,就是正午之後,不可再進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

本團團員雖都為在家居士,但是每個人都有很深的學佛資歷,只有我這個門外漢,毫無根基的連八關齋戒都沒聽過。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受戒,能在佛陀成道的摩訶菩提寺受戒更覺得殊勝。


回到飯店用完早餐後,導遊改變行程,打算利用今天早上的時間,參觀菩提迦耶附近的各國寺廟。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之地,每年都吸引無數信徒及遊客來追尋佛陀的足跡,世界各地信仰佛教的國家都紛紛在此建立建立自己的佛寺。首先第一站來到日本寺,入口處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這尊大佛像。上圖是結束參觀後,全體合影。


經過大佛像後,兩側可以看到佛陀的十大弟子雕像,各有不同的面貌與神韻,感覺十分親切。


大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被稱為頭陀第一。最著名事蹟是在釋迦牟尼入滅後,大迦葉成為僧團領袖,在王舍城七葉窟召集第一次結集。禪宗也尊他為第一代祖師。


來到主體日本寺,外觀有著日本濃厚的神社建築風格。日本自六世紀佛教傳入後,開始興建佛寺,因接受中國文化,建築也受唐朝文化影響。


既入佛寺,有晢法師當然也帶我們禮佛,並解說有關日本佛教可以結婚吃肉的原由。其實,佛教東傳日本,飲食規定也是從早期的不禁肉食到逐漸素食再到明治維新時代徹底解禁的過程。日本明治維新,全面西化。為了增強國力,解除佛教徒不可結婚吃肉的禁令。


宗教其實從來就是和國家政治目的緊密相關聯的,無論是梁武帝的佛教禁肉令,還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佛門娶妻吃肉法令,都是國家意志干預宗教甚至風俗的鐵證。

牆上有有小幅有關佛陀一生的故事壁畫,跟斯里蘭卡廟牆上的濕壁畫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都是日本的畫作。


接著參觀不丹的佛寺。寺前的庭院整理得相當整齊乾淨,花木扶疏清幽,在髒亂的印度國度中,顯得格外不同。


不丹寺主殿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法像莊嚴寧靜。


旁邊側殿則是以神通聞名、不丹佛教與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大師--蓮花生大士。


寺內有不少的不丹青年出家眾來此研修。不丹人與西藏人同源,所以看上去與藏人無異。這個以藏傳佛教為國教的小國,曾列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接著參觀泰國的寺廟。最外面是個白色的牌樓,非常醒目。


進入內層,則是一座金碧輝煌的華麗建築,飛檐陡頂,尖尖的錐塔,這是泰國寺廟的建築特色,很有識別度。


主殿中央是釋迦摩尼佛,整個佛像是以黃金色裝飾,顯得高貴華麗,莊嚴的神韻中透露出慈悲的感染力。


四周牆面上也畫滿了有關佛陀的壁畫,華麗鮮艷的色調,也有別於日本寺濕壁畫的樸素淡雅。


比較特別的是泰國寺廟中還有泰王的畫像。在泰國有95%是佛教徒,所以是個佛教國家。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泰王也大多有出家的經歷,在寺廟中置放泰王像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泰國未規定男子必須出家,但是傳統上出家可以替家人祈福,所以泰國男子幾乎都會在結婚前出家一次。

我們最後則是參觀了這間中華大覺寺,也是菩提迦耶唯一的一間中國寺廟。門外的一口鐘還是台灣中部的一所寺廟所贈。


據傳此寺始建於20世紀初,是由印度華僑集資興建。建築物分上下兩層,首層大廳中央供奉釋迦摩尼佛,二樓則是供奉觀世音菩薩。聽說附近還有一間台灣的寺廟,礙於時間我們沒有去參觀。

中午返回飯店吃中餐。因為今天持八關齋戒,過午不食,也就是不吃晚餐,所以中餐要吃飽一些,以免晚上餓了肚子。也有團員問師父說,我們回來睡午覺或晚上睡覺,是不是不能夠睡床上?否則就違反呵不睡高床戒律?師父回說,佛法是圓融的,只要不是過分的華麗床鋪,不礙事的,不必執著罣礙。


下午,我們再度回到摩訶菩提寺,並且好好參觀一番。這座摩訶菩提寺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之前發生過爆炸的恐怖攻擊事件,所以現在進入摩訶菩提寺都得經過嚴格的安檢,有時連我們攜帶的導覽主機都無法通過。還好沙帝士的父親是這裡的「廟公」,經過沙帝士的解釋、爭取總能安然過關。


進入寺內是免費的,但是手機卻嚴格禁止帶入,所以無法在此打卡或攝影。若帶相機進去,則要另外花100盧比購買攝影券。


園區入口即可見到這主要的正覺大塔。據考,佛陀正覺後250年,阿育王到此在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並於樹旁建了塔寺。四世紀時,錫蘭國王弟弟到印度朝聖備受冷落羞辱,錫蘭國王乃興建摩訶菩提寺,供給來自錫蘭的僧人使用。12世紀回教入侵將其破壞毀盡。14世紀,緬甸國王出資護持重建。後因洪水遭泥沙埋在沙土中,直到1861年康寧漢考古挖掘,大塔才得以重見天日。

從正面走下階梯,走道兩旁有許多古老遺蹟羅列,如雕著佛像或佛經的小塔,大多是人們為了還願或祈福而雕造奉獻的。佛塔上幾乎都掛滿了黃色的鮮花,很多信徒則占據一方小位置念經禮拜。

往大塔天井走去,通道左側有一個小聖殿,殿前保存了一座圓形的石座,石座上面雕刻著一對佛陀的足印,足印上撒布著花瓣與聖水。


整座大塔都是由石材所建,外牆外側和周圍則雕刻有佛龕,內每座小佛龕內有一座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我們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進入正殿禮佛,每個人都帶著虔誠的心情來到佛的面前訴說自己心中的祈望。

步出大殿,跟隨著有晢師父右繞佛塔三匝。根據《右繞佛塔功德經》記載:「右繞佛塔的功德,能滅一切煩惱,具足大威德,永離貪瞋癡,及一切障礙,乃至於成佛。」於是,轉山、繞寺、繞佛塔,成為佛教的一種修行文化。

菩提樹位於大塔後方,據說阿育王之女以此樹分枝移植斯里蘭卡,原本菩提樹早已毀壞,現今這棵菩提樹則是由斯里蘭卡分枝移植回來重的。如今已再度長成20餘公尺高的巍峨大樹。

除了繞塔的人潮,也有許多信徒在菩提樹下打坐、誦經或聽師父講法。佛陀2500年前就在這棵樹下證得十二因緣、四聖諦而成正覺,想像佛陀就在自己身旁,那感覺有多麼殊勝啊!

菩提樹下有一阿育王所置的金剛座,代表佛陀在樹下靜坐冥思的地方。取名金剛,乃因金剛是最堅硬之物,象徵佛法能破萬物,萬物對佛法不能有絲毫的毀損。佛陀正覺後的第一週也是在此樹下,體會解脫之樂。

目前金剛座被石欄圍住,很多的朝聖者只能對著欄內金剛座頂禮。

金剛座旁則可見到這個解說立牌,標示著七週聖地的第三週,佛陀在此不斷往來經行,所走之地湧現蓮花成為蓮花步道。步行是動中修行,在動中修心。

繞塔後,師父帶領我們逐一去走訪七週聖地,並深思故事所藏的涵義。第二週位置在一塔台附近,佛陀由此回望菩提樹,感謝菩提樹的遮蔭。

第四週,佛陀在塔林中的Ratnaghar Chaitya塔待了七天,反覆深思更高深的法義而禪定。此時有紅黃藍白橙五道光束從佛陀身上散出,這也是佛教五色旗的由來。

塔旁有藏傳信徒行磕長頭禮拜,這是藏傳佛教信徒們最為虔誠的拜佛儀式之一,也是此行最讓人動容的風景。他們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移至胸前,再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如此循環。藏傳佛教信度們認為,在修行中,一個人一生至少要磕一萬次長頭,才能消除心中罪孽。

第五週則在正覺之地附近的一棵榕樹下,佛陀回答了一位婆羅門的疑問,並說明人並非由其出生來決定是否為婆羅門。

第六週之地則在入口園區左方的龍王池。世尊在此靜思獨處時,忽然風強雨驟天氣遽變。此時龍王現身纏繞世尊身上七匝,並以頭部遮住佛首保護世尊。

第七週,世尊在大塔南側樹林間一棵樹下禪坐後,正好有兩位緬甸商人經過,以米糕和蜂蜜供養世尊,佛陀乃以五戒十善法回報。

在往龍王池之前,還矗立著一根阿育王石柱,表面十分光滑圓潤,柱身並無碑文,應是紀念佛陀在此成道而豎立。

整個介紹完畢後,師父把時間留給我們,要我們各自在大塔用功。我先以極其緩慢的腳步繼續遶塔,每一個腳步的落下,都謹記師父的叮嚀,時時覺察、觀照內心。遙想當年佛陀就在這個地方,腦中不斷重複師父的開示與佛陀故事的景象。繞塔3匝後,我在金剛座附近坐了下來,取出法本,不斷誦念十二因緣經。

晚上回到飯店,因為持八關齋戒沒有吃晚餐。導遊也很貼心,怕我們會肚子餓,尤其團裡還有很多的老菩薩,所以要飯店準備了乳糜粥,當初牧羊女供養佛陀的乳糜粥大概就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