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1070210印度朝聖D10--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_升天處_鴦覺摩羅故居_給孤獨長者故居

早上第一個參觀的地點來到了當地人稱為佛陀飛機場(Buddha irport)的紀念塔,又稱為大神蹟紀念塔

要到佛陀升天處,必需走一段爬坡路。要注意它的坡度有點抖,小心不要跌倒。


上到頂端遺跡處往下鳥瞰還真有要升天的感覺。


塔頂上方有紅磚建築遺蹟,也是經歷阿育王朝、笈多王朝等一代一代、一層一層增建上去的。


據北傳經典所述,當時在舍衛城因為僧眾不合,佛陀去調解仍無法消弭彼此紛爭,乃悄悄的離開了三個月,去了一趟忉利天為摩耶夫人說法,據傳佛陀就是從這邊升天離去的,所以有機場之稱。

接著來到帕耆俱提(Pakki Kuti),又稱鴦覺摩羅塔(Angulimala Stupa),也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主角鴦覺摩羅的故居。

這也是一座由紅磚建築而成的大塔,正下方有一個明顯的洞穴,通往遺跡中央。亞歷山大康寧漢認定這就是鴦覺摩羅遇見佛陀而成道及最後入滅火化的地方。

一個殺人取指的惡魔,最後幡然悔悟,成為戒行清淨的比丘。他出家後很多村民依然無法原諒他以前的罪行,對他丟石塊、辱罵,而他總能默默承受,任人報復。最後也終於證得聖道,成為一位阿羅漢。


這種偉大的轉變與教化,正是呈現佛法正向正覺的可貴與力量啊!


 鴦覺摩羅塔對面的遺蹟就是卡耆俱提(Kachchi kuti),又稱須達多塔(Sudatta Stupa),也就是給孤獨長者的故宅遺址。


在聖地的遺跡幾乎都不是原始的建築。每個王朝都在前朝的基礎上,再繼續增建或擴建上去,因此塔身就越來越大。


須達多(Sudatta)是舍衛城一位家財萬貫卻非常慈悲的長者,由於他樂善好施,經常濟助貧苦,所以大家都稱他「給孤獨園長者」(Anathapindik),意思就是「無可比擬的布施者」。


須達多有一次在舍衛城遇到佛陀,聽聞佛法後當下就皈依三寶,並告訴世尊他將終生虔敬供養僧團,也因此捐助布施精舍,才有後來的樹給孤獨園。


從給孤獨園長者故居回望鴦覺摩羅塔,兩者的遺址就在一街之隔而已。


離開須達多故居後,就正式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園精舍。園區大約有10甲之大,茵茵綠草襯托著遺蹟紅磚步道,就像是一座社區公園。


給孤獨長者為了讓佛陀可以在舍衛城有安居說法之處,相中了這處美麗的花園。園區主人是當時舍衛城王子祇陀,王子開出了出售的條件:要用金幣鋪滿整座花園。原是要給孤獨長者知難而退,想不到他真變賣所有財產換成金幣,一塊一塊鋪在花園中。


最後僅剩一小塊空地未能鋪滿,但金幣已經用盡了。祇陀大為感動,並說:這事也算我一份,就用我的樹木在這塊空地上蓋一座精舍,獻給佛陀吧。就這樣,祇陀王子捐樹,給孤獨長者現地,造就了這座園林精舍,此即「祇樹給孤獨長者園」名稱的由來。


園區中留有大批的僧院遺蹟,佛陀的弟子舍利佛、目犍連也都在此安居,導遊還特地介紹他們的房舍。


這是犍陀俱提精舍(Gandha Kuti),一般又稱為香室或佛殿,專指佛陀所居住的房舍。前方有圓錐形小塔,信徒們以金箔貼成了金色,也是最多僧人聚集禮拜的地方。


這裡也是佛陀講述金剛經的地方。「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們也好像2500年前的佛陀弟子一樣,在這裡聽聞佛陀開示金剛經的要義。


園區中的林木就屬這棵阿難菩提樹最為醒目出名了。故事來自錫蘭古老典籍:佛世時代曾規定比丘們一年之中只有三個月的雨季安居期,可以住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其他時間都必須到各地托缽行腳,佛陀自己也是,他經常在祇園精舍結夏安居三個月,其他的時候則仍遊化於印度各處、居無定所。亦即舍衛城弟子每年均有9個月無法見到佛陀。


於是眾人拜託阿難向佛陀請求,希望能在精舍留下一件紀念品,以解思念佛陀之情。佛陀答應了,並讓目犍連尊者尊者,以神通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樹,取一枝苗回到祗園精舍,並由給孤獨長者植下,並取名為阿難菩提樹。


望著這片飄下的菩提葉,什麼是菩提?見菩提樹就是如見佛陀?我要學習的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所悟的道,能隨時隨地覺察明白,追求身心的解脫!


這是園區內另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遺址--講經台,也就是佛陀講述阿彌陀經的地方,我們所熟悉的阿彌陀佛即由此出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能在佛陀講述阿彌陀經的地方誦唸此經文,那是何等的殊勝啊!

祇樹給孤獨長者園旁有一座斯里蘭卡廟,這間寺廟最有名的是供奉了佛陀的舍利。

寺廟的住持還會拿著佛陀舍利的金冠,一一為前來禮佛的信徒加持,感受佛陀的舍利照護。

最難得的是還開放讓信徒可以近距離的拍攝佛陀的舍利,這是多麼難得的機緣啊!

跟菩提迦耶的斯里蘭卡廟一樣,四周牆壁上也彩繪了佛陀一生的故事,沙帝士也挑了幾幅畫來介紹故事的內容。

今天參觀了鴦覺摩羅的故居,所以對這幅佛陀教化他放下屠刀的畫特別有感。

下午我們搭車前往勒克瑙(Lucknow)。這裡是有兩億人口,也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的首府,大批的集合式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林立,象徵城市的快速發展。

到達市區已經傍晚六點多了。勒克瑙是印度北方僅次於德里的第二大城市,所以市區相當的繁華熱鬧。這裡遺留有很多回教的遺跡,只是我們是佛教的朝聖團,不會安排去參觀這些回教的地方,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再來探索這個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